内容提要:

吴敬梓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情感,写出了《儒林外史》,“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作品里人物众多,但工于表现,人物鲜明,典型如:腐儒——带泪的讽刺,假名士——鄙视的讽刺,官绅——愤怒的讽刺。作者在真实基础上通过语言的夸张进行讽刺,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同时,作者在行文中隐藏着自己的喜怒,将爱憎情感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中,不是凭借抽象的说明,而是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来表现情感。

关键词:人物鲜明 忠实生活 夸张讽刺 隐藏爱憎

正文:

产生于清朝初年的《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它以封建科举文化病态作为讽刺和反思对象,寓庄于谐,寓哭于笑。它那严肃的写实,犀利的讽刺,合理的夸张,冷静的剖析,在中国说部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儒林外史》这部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于它的讽刺艺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称:“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能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1)这一精辟论断,准确而形象地肯定了这部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此,我想就该小说的讽刺特点浅谈一二,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一、 绘社会貌图,人物鲜明

《儒林外史》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文化统制的毒害愈来愈深,文士们醉心举业,八股文之外,百不经意。吴敬梓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便以敏锐的目光观儒者之奇形怪状,全书描绘人物众多,但工于表现,能在纸上见其声,暴其态,作品的讽刺形象极为鲜明,。就拿以下之类人物来谈:

(一)腐儒——带泪的讽刺。

第二回进入正文开始,吴敬梓首先集中力量写了周进与范进这两个穷儒生的科场沉浮的经历。他们是在科举中挣扎了几十年尚未出头的老“童生”,平日受尽别人的轻蔑和凌辱。周进六十岁了还没有爬上秀才,范进五十四岁了他还是个老童生。后,考场失意的周进在贡院撞号板,其中蕴含着无限的辛酸、郁结、绝望。与此类同,范进中举发疯这都是思想性格发展的必然。你想,在科举这一门槛的两边,隔着贫与富、贵与贱、荣与辱,难怪周进会撞在号板上昏死过去,被人救醒后又痛哭过去,直到口吐鲜血;而范进得知自己中了举人,竟欢喜得发了疯。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