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语文

华中师范大学 杨再隋

语文本应是“活的”,因为语文所反映的客体是纷纭繁复、变化无定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使用语文的又是知识、经验不尽相同,个性鲜明的个体的人。

然而,大面积的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活”。语文教研缺乏生机,语文教学缺乏活力。很难看到思想的碰撞,言语的交锋,更难看到智慧的闪光,创造的火花。一种平平稳稳、舒舒服服的价值观似乎在合情合理地流行着。

表现之一是教学研究无冲突。无论是文章或发言,大都习惯于阐释早已被证实了的正确的结论,不旁及别人的观点,更不敢去否定别人的观点,盛行“求真”,讳言“求伪”。

表现之二是语文教学沉闷。课堂上学生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独特的想象力,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宁愿去上一堂平平淡淡的错漏不多的课,不愿去上一堂有创意的耳目一新的但有可能失败的课。教师如此,学生亦然。自认为没有十分把握,不敢回答问题,宁肯重复别人的发言,也不敢冒一下风险,更不敢力排众议,独树一帜。

如此等等,语文怎能“活化”?不活化则凝固、僵化,停滞不前。因此,需要给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站在一个高起点上,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语文教学。

活化语文,首先要活化语文教育思想。当前,语文界尤其纠、学语文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现象,并不正常。不少研讨会仍然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的交流,而缺乏教育思想的碰撞。语文教育理论的单薄,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教育哲学的指导;二是缺乏教育实践的检验;三是缺乏教育心理实验的支撑。由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衍生出来的原则、方法、范式,仍然在语文教育园地上悠悠然游荡着;从国外引进的一些母语教育理论,虽然见诸报刊,但并未和本土的经验、理论融通,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用;从各地涌现出来的语文教育改革实验,除了少数几个实验外,大多数并未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总结、提炼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仍然存在着理论工作者不深入实际、实际工作者轻视理论的现象。

活化语文,关键是活化思维。小学语文教学统一要求、统一方法、统一过程、统一结论,试图用同一模式去铸造千差万别的儿童,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为此要鼓励儿童独立思考,鼓励发表独立见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小学生重复别人的发言,重复教科书上的结论,重复教师的话语,这种思维的惰性将窒息儿童的创造天赋。独特见解源于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有赖于独特的思维方法,因此要让学生学法、悟法,善于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