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的方面讲:

1.篇幅。对孩子的阅读而言,篇幅是分级的重要考虑因素。例如,幼儿识字量有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长篇作品不太适合。学生如果能流利阅读,篇幅长度就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2.生字。生字将直接影响阅读的流畅度。教育专家理查德·阿林顿(Richard Allington)的研究显示,对小读者来说,只要在文本里有5%的单词不懂,孩子就可能很难流畅阅读。中文对生字达到多少会影响流畅阅读,还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

3.词汇难度。词汇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学生的阅读是以词为单位而不是以字为单位的。所以,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很注意词汇的选择,少用生僻词,尽量用孩子能掌握的概念。

4.情节难度。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难阅读结构复杂、线索太多的作品,最好能脉络清晰,结构简单。

5.主题深浅。儿童的生活经验不足,知识范围相对狭窄,思考能力有限,这就决定了含义太深、意义隐晦的作品不适合孩子阅读。作品要符合孩子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是判断作品是否可读的重要依据。

6.文图搭配。儿童的阅读一般来说会经历图图图—图图文—图文文—文文文的阶段。图画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帮助孩子理解内容,但有时图像反而更具识别的难度。

7.图书类别。相对来说,故事体的作品比散文体或诗歌体的文章更容易阅读,也更能激发儿童自主阅读的兴趣。

8.是否有拼音。拼音是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学生阅读的“拐杖”,加注拼音的作品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容易阅读。

9.翻译质量。翻译质量将直接影响阅读的流畅度,优秀的翻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时,总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表达方式,在用词或表达习惯上,更加贴近孩子。

从“人”的角度考虑,大约有这些因素:

1.年龄。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生活经验更丰富,理解能力越强,自然阅读能力就越强,这是分级时最重要的因素。

2.性别。儿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后,阅读趣味开始有性别差异出现。男孩更趋向于阅读冒险、知识性的作品,而女孩则趋向于喜欢描写情感的作品。

3.阅读基础。从小开始阅读的儿童,更容易阅读高难度的作品。

4.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强的儿童,阅读能力就越强,理解能力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

5.成人的协助。有成人陪伴的阅读行为,因为有解释、有帮助,儿童的阅读变得更容易。

判断某一本书适合哪个年龄的孩子读,应该是上述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不过,并不是每本书所有的因素都要考虑,有时候需要运用经验来判断,“经验+科学”应该是阅读分级的主要操作方式。

中文阅读和英语阅读有不同之处,但要制定标准同样需要儿童教育、儿童心理、脑认知、儿童文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合作研究。因此,今年8 月即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拟订的主题就是“本土分级阅读的理论支点”,希望能整合多学科的力量,为中国分级阅读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