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仍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如:忽视课程目标,只关注文本内容,教学目标浅薄,其教学行为只是教教材,而不是教语文,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还有的教学目标只是教师凭借自己对教材的解读确定的,忽视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目标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要制定准确、恰当、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及学段目标要求,制定准确的课程目标;然后用心解读文本,根据文本特点确定恰当的基本目标;最后充分了解学生,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有效教学目标。既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做到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及策略。那么,究竟该如何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呢?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半截蜡烛》为例,谈谈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具有法定性、核心性、指导性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而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要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来制定。

确定课程目标,首先教师应该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其次教师应明确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目标要求。《半截蜡烛》属于第三学段的教材,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课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掌握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3、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人物情感,受到情感熏陶。

4、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5、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根据需要,主动运用其表达方法写作,发展书面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落实,学生不仅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人物情感、领悟了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情感受到了熏陶。总之,把“语文课”上成了真正的“语文”课,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用心解读文本,确定基本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如果把课程目标比作是远航的目标,那么对文本解读就是一艘航行在浩瀚大海中的航船,教学目标就是一座座灯塔。只有正确地解读文本,熟练地把握文本特点,娴熟的驾驶这艘“航船”;然后据此确定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在一座座“灯塔”的指引下,乘风破浪,最终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落实课程目标。

基本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正确、到位的解读文本,准确、精当地把握文本特点,依据文本提供的具体内容,根据已确定的课程目标各项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多重解读,即以“读者”的身份解读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以“教者”的身份解读文本让学生学什么,以“学生”的身份解读文本让学生怎样学。深刻把握文本特点,再结合编者的意图,借助《教学参考用书》等资料,认真钻研教材,用心解读文本。然后确定详细、具体而又全面的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