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甚至把自己住的地方都称为“缘缘堂”,是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他是谁?对,他就是丰子恺。丰子恺也喜欢柳树。那么,丰子恺眼里的柳树和其他人眼里的柳树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来一起走入丰子恺和他的《杨柳》。

(导入由远及近,最后定格于杨柳,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到丰子恺受佛家思想的影响,是为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喜欢杨柳的心态:“随缘”。)

三、认识作者

由第一个小组讲解作者丰子恺的生平,并评介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教师同时放课件,展示丰子恺像片,并做适当补充)

丰子恺(1898─1975)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浙江崇德人。1914年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毕业。1921年游学日本,1922年回国后至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书。1925年出版第一本画册《子恺漫画》,开中国漫画先河。1931年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出版。抗战爆发后,曾在浙江、重庆等地教书,后在家从事创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率直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

他的散文率真、朴素、清幽、玄渺,既包含着人间隔膜和儿童天真的对照,又常有佛教的观念。由于丰子恺的经历与其师李叔同的影响,出世与入世的思想在丰子恺的作品中也时有交织流露,总的说,读他的散文时时可以感悟到一种恬淡的禅味。

了解丰子恺的生平,了解他的“随缘”思想。为理解文中的“一时兴到”,“不会一生皈依它”做铺垫。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本文作者的语言,如同拉家常,娓娓道来,因此不适合整体朗读。自由朗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它不事雕琢的语言、朴素自然的笔调。

2.边朗读边思考:

(1)本文抒发了对什么的喜爱?为什么?是借景抒情还是借物抒情? (这几个问较容易,全班同学可一起回答)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