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直在忙班级环境布置。今天上午的语言课《扮老公公》准备不是很充分。我把握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后,决定自己来设计课程。

第一环节:我做你猜,激趣导入。我扮演老人走路的样子,孩子们一下就猜出是老人。我进一步提问:是老爷爷还是老奶奶?我趁机转身贴上自制的胡须。孩子们哄笑着说老爷爷来了。特别开心。

第二环节:情境表演学儿歌。我出示一些道具:报纸做的纸棍做拐杖,白纸剪的胡须。请个别孩子来扮演老爷爷。我在孩子表演的时间段引导其余孩子用儿歌里的语言进行表述。边学边表演,台上台下互动激烈。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儿歌语言的幽默风趣。

第三环节:自己动手,一起表演。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一张报纸、一把剪刀、一段双面胶,孩子们自己做拐杖、胡须,并特别要求尽量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拐杖、胡须。然后在音乐背景下念儿歌表演动作。孩子们兴高采烈,快乐的玩起来。

一节课下来,课堂确实有点吵有点乱,但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了,都愿意去制作道具进行表演,整个活动室是活泼生动、热情高涨的场面。直到快开中饭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我不追求一些教师认为的幼儿在活动中规规矩矩、在教师的引导下四平八稳的一个一个程序下来。这样的课确实让人觉得干净、舒服。但孩子的本性却被扼杀了。他们被人为过早的套上了一些小学化上课模式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