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25),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史学名著《历史》一书的作者,西方文学的奠基人。

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从比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在小亚细亚的西南海滨,有一座古老的哈利卡尔纳索斯城,那是古希腊人在海外开拓的年代里所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大约在公元的484年希罗多德就诞生在这个地方。其家庭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父亲名为吕克瑟司,是个拥有家畜的奴隶主,在当地颇有威望。他的叔父帕息斯是本地一位著名诗人。他家的社会地位和优裕的生活条件使他从小就受到了系统的教育。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勤奋学习,酷爱史诗。

成年以后,希罗多德曾积极参与推翻本城邦僭主吕格达米斯的政治斗争。约公元前454年,他的叔父被吕格达米斯杀害,他本人也因受株连而被放逐,被迫移居萨摩斯岛。国内僧主被推翻后,他一度重返故乡,但很快又被迫出走,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

大约从30岁开始,希罗多德进行过长时间的漫游。他的足迹东至两河流域下游,南达埃及最南端,西迄意大利半岛及西西里,北临黑海沿岸。在漫长的游历活动中,他可能当过行商,以维持生计。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广为了解乡土人情,细心考察文物古迹,多方采集各种民间传说,努力搜求各类历史故事。长期的游历不仅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知识,而且对他后来著述《历史》有着直接的帮助。

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雅典。经历了希波战争的雅典当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学术文化更是称雄于希腊世界。他躬逢盛世,并很快与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积极参加城邦的文化活动,在这里写诗作文,一度享有声誉。由于受到了伯里克利及友人们的支持,希罗多德决心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传之后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希罗多德及其《历史》的出现,固然与他个人刻苦勤奋有关,然而更重要的却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产物。但他的写作计划并没有能在雅典完成。

公元前443年,希罗多德随同一些雅典人前往意大利南部殖民,在塔林敦海湾附近建立了一座新城——图里奥伊。他成了这个城邦的公民。他的晚年是在图里奥伊度过的。在那里,他潜心著述《历史》,直到逝世。死时,全书可能尚未最后完稿。相传在图里奥伊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这座坟墓里埋葬着吕克瑟司的儿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伊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学家中之最优秀者。他是在多里亚人的国度里长大的,可是为了逃避无法忍受的流言蜚语,他使图里奥伊变成了自己的故乡。”

这几句话,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

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以希波战争力中心,所以它亦名为《希腊波斯战争史》从全书分成9卷,是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注释家们想出来的,并非作者的原意。在每卷上,还根据当时的惯例,分别冠以缪司女神的名字,所以他的书有时又被称作为《缪司书》。我们大体可以把这部书分成两大部分,从开篇至第五卷第 28节为第一部分,作者叙述了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斯基泰等地区的情况,凡当时他所知道的“异邦人”之世界,记述备至,并述及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从第五卷第29节至第九卷止为第二部分,作者集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经过,从小亚细亚伊奥尼亚城邦起义、战端初启,到马拉松之战,继有萨拉米斯之战,普拉特亚之战、米卡列之战,一直写到公元前478午希腊人占领位于色雷斯的塞斯托斯城为止。

《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记叙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的生动图景,俨如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作者在写作此书时,除了从史诗、档案文献、石刻碎铭、宗教记录以及前辈作家的多种著作中,获得不少文献资料外,更多的是利用了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中获得的大量资料。

希罗多德作为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对后世,主要对西方,发生了至为深刻的影响。

此外,在西方希罗多德不仅以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的身份扬名后世,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历史》常常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历史》颇具文学价值,因为作者采用了一种在东方文学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即在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彼此生衍,变化无穷,所以它具有迷人的魅力。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书中出现的国王、大臣、政治家、祭司、学者、士兵、行商、译员等人物,形形色色,众态纷呈,且大多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全书的语言生动,词汇丰富文章流畅可诵而有韵致,显示了他作为一位语言艺术大师的高超才能,为后代的历史文学作出了范例。因此,他的书既为学术研究工作者所重视,为他们一再征引,成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也为一般读者所喜爱。加之,他的《历史》已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普遍流传。它的价值是永久的,时间愈远,光彩愈益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