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但由于幼儿园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以致幼儿园的散文诗教材良莠不齐,真正具有“诗情画意、短小精悍、想象丰富”等特点的优秀作品为数不多。因此,我尝试着对幼儿园的散文诗教学进行了几点改革。

一、理——让幼儿吟诵时朗朗上口

《找家》是一首短小精悍、节奏感较强的儿童散文诗:

甜甜有盒五彩笔,爱画啥就画啥。

宁宁问:“你能给小鱼找家吗?”

甜甜拿起蓝色笔,唰唰唰,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

洋洋问:“你能给小鸟找家吗?”

甜甜拿起绿色笔,嚓嚓嚓,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

奇奇问:“你能给石榴找家吗?”

甜甜拿起黄色笔,哗哗哗,金色的秋天是石榴的家。

“呜呜——”谁在哭?

噢,布娃娃没有家。

甜甜拿起红色笔,轻轻一描,红色的玩具橱是布娃娃的家。

咦!我们的家呢?甜甜拿起五彩笔,唰唰唰,嚓嚓嚓,哗哗哗,哦!我们的家——是中国。

在反复吟诵后,我发现它有两点不足:一是人物角色较多,除了主人公甜甜外,还有宁宁、洋洋、奇奇;二是画笔的象声词变化频繁,有“唰唰唰,嚓嚓嚓,哗哗哗”。虽然角色多、象声词变化频繁,可以使散文诗更丰富、更富于变化,但同时也会造成幼儿记忆障碍,给熟练朗诵带来干扰。再说,这首散文诗的重点并不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或学习象声词,而是让幼儿理解大海与小鱼、森林与小鸟、秋天与石榴、玩具橱与布娃娃、中国与小朋友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鉴于以上想法,我对散文诗进行了梳理:一是将宁宁、洋洋、奇奇三个不同的角色转变成“奇奇”一人,这样散文中的一问一答就在奇奇与甜甜两人间展开,并用图示将奇奇与甜甜以男女不同的形象区分开来;二是把散文中所有画笔发出的象声词都设计成“唰唰唰”,并在教学中配以动作辅助。

二、裁——让幼儿理解时轻松自如

《秋天的雨》是一首意境优美、篇幅较长的散文诗,它赋予秋天的雨以生命,把它比喻成一把钥匙,以此来描述它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

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着歌。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的温柔,轻轻地、轻轻地,你还没注意,秋天的门,就悄悄地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黄色给了银杏……黄了的树叶扇呀扇呀,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她把红色给了枫叶……金黄色呢,给了田野……

秋天的雨,有非常好闻的气味呢!不信啊,你闻: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还有苹果、橘子……

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小青蛙……小树叶……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

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着歌……

但就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却让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束手无策。因为它既描述了秋天五彩的颜色,又提到了各种香味和声音,既要让幼儿用眼睛去发现秋天的美,又要让幼儿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还要理解什么叫比喻……短短一节课,教师往往是手忙脚乱,幼儿也常常是应接不暇,犹如在云雾之中,虽然欣赏了好几遍,但脑海中似乎只留下了“秋天的雨”这几个字样。

面对如此尴尬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事先必须学会“裁”,如同一位裁缝师用一块布料做成衣,他必须先裁剪掉多余的部分,使之适合特定的身材。因此,不管散文诗有多经典、多精美,该忍痛割爱时就得割爱,斟酌取舍,裁剪掉多余部分,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最能发挥自身教育优势的内容来实施教学,或重点让幼儿欣赏秋雨带给自然界的五颜六色,或注重引导幼儿聆听秋雨带给小动物过冬的消息……而其余部分可在幼儿充分理解、感受之后,在延伸活动中逐渐渗透学习。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