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新课程的洗礼,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思想、观点纷至沓来,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技术手段不断涌进课堂。但是,在此同时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也不免存在着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这表现为一种“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那么作为普通的语文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中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反思,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结合当前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我想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中究竟教什么理解不透

在阅读教学中究竟教什么,有的老师还理解不透,其表现在课堂上有如下行为:

1、导入时间过长。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激情导入,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大量引进相关资料,侵占了课堂教学时间,导入是为教学服务,这个导入要有度,千万不要冲谈文本资源的教学时间。

2、教学目标不清。

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把握不准,一味地在课文内容上讲解,兜圈子,在情节分析上做文章。这样只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表象的肤浅理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课文语言内涵的领悟,对课文意韵的探究。这样的课表面热闹,但实质上是既没有思维的力度,也没有思维的广度,更没有思维的深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激发学生潜心会文的学习习惯的

二、阅读教学中课堂目标把握不准

阅读课中课堂教学实施目标把握不准,淡化读书的现象严重,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就是在课前精心地钻研教材,精心地设计教程,确定好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要放手让学生去读书,去含咏语言文字,去勤悟道。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师生和声生生对话、交流。

有的老师还有一个目标把握不准,就是在阅读课中评析课文,不是读中悟意,而是以议代读,以分角色表演代读。不难看出,课堂上重视的合作学习的形式,轻视了合作学习的实效。这些表演式的课只讲形式与包装,课堂上表现的只是一种“散乱的活跃”,这是一种“虚伪的美丽”包装课,是浅层次的,它达不到读书的效果。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但是,现实中的合作学习是否真的有效呢?这值得我们来探究。

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还表现在现在学生人数多,班额大,教师在备课中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不准,教学中对加入拓展的内容,在时间、内容上调空不太得当。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一问一答式,这使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够等等。

针对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每一个教师首先要改进的就是要从明确目标做起。作为教师自己要多反思,多学习,在平时的常态课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标的阅读要求。抓住课中最重要的东西,抓住学生,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师要少讲、精讲,课中的拓展要运用合理,要赏识、鼓励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的不同见解,要将学生的读书问题落到实处。

总之,阅读课的核心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心理学表明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而学生又是通过读书来学会阅读的,只有加强读书训练才能整合现在语文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到知识,在读书中可以领悟明白学习方法,在读书中可以明晓道理,在读书中可以受到感情的熏陶。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读书抓住不放,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得到最好的整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高。这样的阅读课可以说是高品位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