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菜肴—食物,你的学生与家长注意过吗?它们

也 能 吃 出 水 平

——培养学生无意识字的亲子练习

一日三餐离不了吃,中国人又最讲究吃,现在的孩子更会吃。孩子们吃的大多是零食,而且是有什么新鲜的,赶紧吃什么!有的小学生吃馋了嘴巴,吃弱了身子,还吃坏了习惯,甚至于品德。那么,如何利用小学生的吃,吃出文字、吃出方法、吃出我们的语文水平,从而重建孩子的吃文化呢?

一、看清了再吃——吃出文字

《新课程标准》下,对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要求提高,需要孩子多认、多读。作为语文教师,在识字量上都在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给予支持与帮助,共同培养孩子。可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孩子会形成反感,许多家长也会感到很累,怎么认字成了家里的事?特别是许多农村家长更是想不通。家庭的气氛,仿佛被孩子的上学破坏了不少。新课程的理念一时无法使家长适应。但如果是让他们在孩子的“吃”上下功夫,并吃好他们的习惯与学习,家长则会感到兴奋。即使不支持的家长也能形成一阵兴趣,定能给予孩子帮助。毕竟吃的时候太多了,吃的东西也太丰富了,而且也不花多少时间。家里仍能充满温馨,而不是只有学汉字一件枯燥的事,不是围着“学习”两个字转。

首先,为了培养孩子认一些显眼的字,要求家长给孩子买零食时,控制种类和品牌。这样让孩子在一段时间里接触相同的方块汉字,叫相同的“名字”。并向家长说明目的,与他们交流一些小方法,如拿出一袋零售先问孩子:“这上面的字宝宝,你认识吗?”“妈妈买来的好东西吃前要瞧仔细了,万一字不看清,吃错了,可要吃出病来的!”。……学生因年龄小,仍可用“骗”来引导。并且,每次吃零食前,要求父母都能提醒孩子,先看清这些包装上的食物名字,如“快餐面”、“牛奶”、“糖果”、“果冻”、“雪糕”……才能拆开来吃,否则,就不能吃。一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小,容易“上当”。几次反复下来,父母可采用选购同类的新品牌。第一次可让学生通过确认上面的文字,来看是否是自己在吃的零食,同时也测验孩子对这几个字是否掌握。如果孩子还不能熟练地指出,则可继续以新产品加以巩固,但必须将两种包装进行对比,从而接触新词。并可就此教孩子一句话,“我爱吃的饼干有两种品牌,一种是‘旺旺’,还有一种是‘康师傅’。”;“我爱吃的酷儿(饮料)有很多味道,葡萄味、柠檬味,更有蜂蜜味呢?”甚至可以进行比较说话。有水平的家长还可指导孩子说一段话。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