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客观评价老师

再次提到,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人,让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意识。要告诉孩子,老师不一定都对,不能让孩子迷信老师。

我们要了解每个老师,目的就是这样。客观评价老师,优点和长处要让孩子知道,缺点和不足同样让孩子知道。如果不能全面了解,但可以泛泛地让孩子知道,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不可能全对。

第二,告诉孩子合格老师什么样儿

可以总体说说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越具体越好,好老师的哪些做法是不对的,越具体越好,比如不打人,不骂人,常微笑,爱夸赞,等等。孩子对好老师有了具体的标准,就容易判断老师的做法是不是对。就会跟家长说。

因为老师有时候惩罚孩子很有技巧,笑眯眯地打你一巴掌,孩子还以为跟他玩儿呢。

第三,恰当解决孩子和老师之间问题,孩子之间的交往问题

孩子被批评,被打骂,要跟老师直接沟通,了解事件原委,单是这种主动的恰当沟通,就能对老师起到警示作用。孩子之间交往,小磨蹭很多,偶发事件,不要想着打回去获得平衡。家长的不恰当干预会使事件性质改变,并无益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意愿。既发和常发事件,要跟老师沟通事件原委,跟对方家长沟通,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结果。不能以暴制暴,升级冲突。即使严重,也首先寻求法律和制度途径。

第四,留心孩子的异常

孩子不会直接说发生了什么事儿,但是,事件会引起不正常的行为,比如总说不舒服,却说不清楚是哪儿,医院也查不出任何疾病,这就是异常表现,就得重视起来。跟老师联系,了解孩子遇到的真正事情。有些孩子身上有明显的伤痕,明显哭过,同样更得重视。

我们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快乐,孩子每天都愿意去,突然有天不想去幼儿园或者学校,又没有正当的理由,当然就是异常表现。类似的,都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不能责怪孩子不听话,莫名其妙。

温岭幼儿园开始虐童,好几个孩子跟家长说过,家长还不相信。西安幼儿园孩子说不舒服,肚子疼,家长说孩子不想去就撒谎。真是奇怪的思维,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呢?再说,那么多症状,好几年时间,居然感觉不到?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