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育

男孩 女孩

体重 约11.66~12.24千克 约12.60~12.68千克

身高 约86.6~87.9厘米 约88.45~90.69厘米

头围 约47.2~48.2厘米 约47.44~48.5厘米

胸围 约48.2~49.4厘米 约48.65~49.8厘米

牙齿 16~18颗

动作发育

2岁后,体重缓慢增加,每年约2千克。颌面骨发育及面部逐渐变长。

2岁3个月的宝宝,走路稳,跑步快,会用双脚跳,也会向前跳,还能从矮的台阶上独立跳上跳下并能站稳。有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喜欢踢球。吃饭时喜欢学成人用筷子夹菜。用笔涂涂画画,画直线、画圆。喜欢玩套桶、套塔等。开始有数的顺序和空间感知能力。

语言发育

孩子学会并记住家中各个人物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小姨等。开始学会用代词“你”、“我”。能说完整句子,“妈妈上班了。…“我要吃香蕉。”能分辨清楚长铅笔和短铅笔。吃苹果能分辨出多少。能知道桌上桌下、身体的前面后面。能知道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也知道自己的性别。

心理发育

幼儿2岁后想像力开始出现,会把一种东西假想成另一种东西,如把一个小盒子当成汽车,边推边喊“汽车来了,嘀嘀”。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仍为直觉行动思维。思维和行动密切联系,在行动中思维,离开了行动便不再进行思维,如动手堆搭积木时,才想如何堆搭,堆搭到哪里就想到哪里,停止堆搭,也就不再思索。幼儿期思维活动还很简单,处于开始发展阶段。

科学喂养与饮食禁忌

本期饮食喂养特点

2岁以后的宝宝,应该逐渐增加食物的品种,使其适应更多的食物。应摄入充足的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碘是制造甲状腺素所必需的元素,甲状腺素可调节身体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发育。2岁3个月的宝宝,乳牙无论出齐或未出齐,咀嚼功能仍然很弱,据我国婴幼儿营养专家研究,6岁时的咀嚼效率才达到成人的40%,10岁时达75%。因此,制作幼儿膳食及各种肉、菜等,均要细碎、炖烂才易于幼儿咀嚼。含碘食盐需在菜做好后放入,因为碘易于在受热、日晒、久煮、潮湿的状况下挥发破坏而失效。

饮食举例

上午:8:00奶200毫升

千层饼40克

素鸡腿少许(或煮鸡蛋1个)

中午:10:00水果1小个或小点心1块(大活动量)

11:00:米饭1碗(50克)

海带烧肉(肉30克海带30克)

黄瓜木耳豆腐汤1碗

下午:3:00牛奶200毫升、小点心1块

6:00馄饨1碗(肉末30克,虾米皮10克,紫菜10克,香菜10克,大白菜30克)

小花卷1个(约50克)

怎样培养宝宝的进食兴趣

首先,孩子的感觉器官已逐渐发育,已具备对颜色、形状、味道等的反应能力。因此在制作孩子食品时不能只讲营养,还应注意色、香、味,先从感观上吸引孩子对食物的注意力,引发进食兴趣。比如在颜色调配上,应强调鲜艳,鸡蛋炒西红柿、青椒肝丝、炒三丁(胡萝卜、香干、肉)、三色肉丸等往往能使孩子觉得好看,从而有吃的欲望。在花色品种上切忌单调,最好在2天内每顿饭不重样,使孩子在每次吃饭时都感到“新奇”。如面食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孩子从感观上先接受了各种食品,进而吃着好吃、可口,才能逐步形成对食物的兴趣。

其次,大人可以让孩子适当参与食品的制作和饭前准备工作。如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可以给孩子讲各种蔬菜的名称,让孩子把拣好的菜放到盆里,2—3岁的孩子还可以帮助家长剥毛豆、包饺子、发筷子等,从简单的劳动中培养起对进餐的兴趣。

此外,当和孩子一起进餐时,大人大口大口吃得津津有味,也会引起幼儿对进餐的兴趣。

培养宝宝用杯子喝开水的习惯

两岁的宝宝要习惯喝白开水,不要喝糖水及含糖的饮料,经常喝糖水及含糖的饮料会使糖果残留口腔而发酵,导致龋齿;此外,含糖的液体吸收后会使血液糖分增加,孩子没有饥饿感,从而产生厌食;另一些孩子由于热量太高成肥胖儿。要让宝宝用杯子喝白开水和液体食物,不再用奶瓶。让宝宝练习用双手捧杯或碗,小心不要将液体洒出来。

豆浆的功用

有很多父母认为豆浆价值低廉,营养成分不及牛奶,所以从不给宝宝喝豆浆。其实豆浆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铁质,其中豆浆中所含的铁质超过牛奶的4倍以上,对于贫血的抵抗力比牛奶强,经常以牛奶为主要食物的宝宝,如果不及时补充其他合适的食物,有可能患缺铁性贫血。此外豆浆比牛奶容易消化,牛奶进入胃里以后,会结成大而硬的块状,而豆浆在胃里形成小的薄片,且松而不坚韧。有些宝宝对牛奶敏感,常在饮用牛奶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也有的出现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症状或荨麻疹等,而豆浆不会引起过敏现象。

但是,豆浆也有一定的缺陷,豆浆中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较少,糖和脂肪的含量也不及牛奶的一半,所以两岁以内的宝宝不宜以豆浆作为代乳品,只可作为1岁以后宝宝的调剂饮食,制作时在豆浆中加入糖、米粉、钙等,冲成加料豆浆煮开后给宝宝食用。

补钙还是以食补为佳

给宝宝补钙非常重要,这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话题。市场上有许多品种的钙剂,虽然有些广告中称其产品的吸收率很高,但实际效果与期望值往往有一定差距。补钙还是以食补为佳。

食物的科学烹调能够增加孩子对钙的摄入。这里介绍几种多钙食品的烹调方法:

①把小黄鱼制成酥鱼。做法:把锅烧热,在锅内放入葱、姜等,把小黄鱼排放在上面,加适量醋用慢火炖烂,甚至可以连鱼头、鱼刺都变酥了。这样,整条鱼都变成了可以食用的钙剂。

②高压锅炖鸡。可以把鸡肉、鸡骨尽量炖烂、炖酥。鼓励宝宝把软骨嚼碎咽下,也能够补充钙质。

③做大骨头汤。将买来的大骨头洗净,敲裂或敲断。凉水下锅,放入骨头,烧开后,弄去浮沫,再加葱、姜、料酒,用小火炖,时间可长一些。让宝宝喝汤,吃骨髓,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补钙食品,适合各年龄的宝宝。该汤还可以加在宝宝的其他食品中混合喂食,比如用骨头汤下面条、蒸鸡蛋羹等。

④虾皮和豆腐中含钙量也较高,应该经常给宝宝食用。

另外,断奶以后的宝宝每天也应该保证至少摄入牛奶290毫升,以增加对钙的摄入。

不宜常吃香肠

营养学家认为,香肠虽然营养价值高,但不宜经常过多食用,特别是儿童更应注意,否则对健康很不利。

因为香肠是由新鲜的猪肉做成的,为了使其鲜度和存放的时间久一些,加工部门在制作香肠的过程中需加入一定比例的防腐剂——亚硝酸钠。据研究,亚硝酸钠随食物进入体内,能与肉类蛋白中的胺结合,形成一种叫二甲基亚硝基胺的物质。现已证明:它是一种强致癌物。如果身体内此致癌物浓度长期过高,就有可能促发胃癌等消化道癌。当然,也不必因此吓得以后不敢吃香肠了。肿瘤专家发表专文指出:人们如能在吃香肠的同时,适当多吃一些像豆芽、青椒、菠菜、花菜、苋菜、蒜苗、苦瓜、黄瓜、四季豆等新鲜蔬菜,或者在吃过香肠后吃点桔子、鲜枣、番茄、猕猴桃等新鲜水果,就能消除致癌物对人体的危害。

误服腐蚀剂如何处理

所谓腐蚀剂,包括强酸,如硫酸、硝酸、盐酸;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去污剂、清洁剂、擦亮剂、蓄电池油等皆属酸性腐蚀剂,而来苏水、高浓度的高锰酸钾等则有较强的碱性腐蚀作用。这些腐蚀剂一旦被小儿误服,即可在口腔、咽、食管出现水疱、溃疡、糜烂,坏死,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便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致胃穿孔、喉头水肿、窒息、休克,甚至死亡。那么,遇此情况,家长应如何处理呢?

①不要慌乱,切忌自行盲目催吐洗胃,防止黏膜进一步损伤。

②若家长已明确误服腐蚀剂的种类,如强酸类可立即选服极稀的肥皂水、生蛋清、牛奶等;若误服强碱类腐蚀剂,可选用食醋,橘汁、柠檬汁等;若误服来苏水,可用生蛋清或牛奶;若误服高锰酸钾,可服用大量稀释的维生素C溶液。上述方法主要能起到中和腐蚀剂的作用,然后再让小儿服用适量植物油或牛奶,以保护食道及胃黏膜。

③带上孩子及盛有小儿误服腐蚀剂的容器,立即送医院抢救。

日常护理与保健

预防龋齿

孩子每天洗澡的次数不要超过3次。幼儿新陈代谢旺盛,特别在夏天易出汗,应经常给孩子洗澡,以保持皮肤清洁。每天可洗1~2次澡,但不得超过3次。同时要注意不宜用碱性强的肥皂,因为人体皮肤表面的皮脂酸有保护作用,而过多地洗澡或过多地用碱性强的肥皂均对皮肤有损害。所以,虽然夏天天气比较炎热,但要注意孩子1天内洗澡的次数不要过多。

预防龋齿首先要使牙齿长得坚硬,要多晒太阳,补充钙和维生素D。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甜食。

要讲究口腔卫生,饭后要漱口,早晚要刷牙。2—3岁的儿童就可学习刷牙。定期进行牙科检查。

要选用刷头小、短而窄的牙刷,毛束两排,刷毛要齐,适于在口腔内灵活运转和多面刷洗。选用防龋牙膏,顺着牙缝上下刷,牙齿的内面和外面及咬合面都要刷到,每个地方要反复刷几次。刷牙完毕清洗牙刷,将刷头朝上置于通风干燥处,每个月清洗一次。

两岁之后应当为儿童进行第一次牙齿保健检查,一来观察乳齿萌出状况,二来检查有无刚刚出现的龋点。目前不少儿童在乳齿尚未出齐就再现龋齿。早期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侵蚀乳齿的焦性葡萄糖酸会顺着龋洞渗入牙髓,侵犯正在成长的恒牙,恒齿由于受到侵蚀,往往也易于龋变。许多家长以为反正孩子的乳齿迟早要换掉,有龋齿也无关系,乳齿掉了恒齿出来就没有龋齿了,所以不肯带孩子去检查,这是不对的。除两岁检查一次以外,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早期发现可以早期修补以保护恒牙。

给宝宝定时测量身高体重

宝宝从两岁到三岁一年之内体重增长约为2公斤(4市斤),身长全年增长约7~7.5厘米。如果家长仍能每月给宝宝测量体重,对于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十分有利的。在冬季即11月至次年2月,宝宝的体重基本上能稳步上升。春秋两季最易患感冒、气管炎和扁桃体炎,每次患病之后体重会减少。

夏季由于出汗多,活动量较大,体重增长缓慢。每月测量体重,如能画上图表就能更快发现问题。如果连续三个月体重不增加,首先应检查是否患病或转换环境(如入托幼园或寄托家庭等);其次应检查食谱中粮食的摄入量和油料(脂肪)摄入量是否不足,或者挑食厌食等习惯问题,应请医生咨询指导。

有些孩子体重持续超过高限,超过平均体重10%称为超重,超20%称为肥胖。这两种情况都应减少粮食、糖和脂肪的摄入量。特别应禁止含糖饮料和含糖及脂肪高的糕点。此外这些孩子应当增加户外运动,以消耗过剩的能量,防止脂肪堆积而成肥胖儿。

孩子的身高与遗传关系较大,但也与饮食中蛋白质和钙的供应有关。2~3岁孩子最好每天早晨和午睡后都喝200毫升牛奶,每天保证两袋牛奶可以使身高维持正常增长。由于乳牙出齐后恒齿还在发育,骨骼还在增长,所以膳食中要有每天1克钙的供应,如果供应不足可适当补充钙剂。冬季日晒不足,可日服鱼肝油5滴,其所含的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穿衣

这个年龄孩子的衣服应该以柔软、舒服为主,最好选择棉织品,对他的皮肤没有刺激。衣服不能穿得太紧,尤其是裤子不能太紧,裤裆不能太短,因为太紧的裤子不仅穿着不舒服,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发育,裤档要够长,否则会勒疼勒伤孩子的会阴部。颈部是需要细心保护的部位,颈部衣领应柔软、合适,冬天要注意保暖,以防呼吸道感染,夏天要注意透气,适宜穿无领衫。领口不要有带子,以免发生绕颈的危险。

戴领巾、围巾时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过松容易被各种把手、攀登架、滑梯上凸出部位勾住,而产生窒息的危险;衣服上最好不要有小饰品,因为孩子喜欢摆弄小玩意儿,衣服上的扣子、别针、小饰品一旦松动、脱落,很容易被孩子取下含在嘴里。最好不要穿皮鞋,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脚掌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如果鞋穿得太硬,会影响脚的发育。这时的孩子还不会系鞋带,所以不要给他穿有带子的鞋,以免被松散的鞋带绊倒。

如何打扮孩子

从小注意孩子仪表大方,把孩子打扮得整洁美丽,天真活泼,对发展孩子向上的品格和自尊心都有良好的作用。

要使孩子仪表大方,首要一点就是必须保持整洁。孩子的头面、手指、衣服、鞋袜都要干净、整洁。早晨和午睡起床后都要梳头、洗脸,洗脸不要忘记擦耳朵和脖子。勤剪指甲,勤理发,定时更换衣服。

孩子的穿着要合身得体,紧小不利于发育,过分宽大显得不精神,也不便活动。服装的式样要符合儿童化和艺术化,要体现孩子的年龄、性别、体形。浓妆艳抹、性别混淆的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是十分不利的。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凡是孩子还做不好的事情,不管什么都替孩子做好,这种思想如果不改变,就无法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大胆旁观与忍耐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立。如果让孩子以为无论什么事,母亲都能给自己做好的话,就会妨碍孩子独立性格的培养。特别是不让孩子拥有小朋友,孩子不了解除母亲以外的任何人,这种情况尤其严重。

2~3岁的孩子,如果让他做的话,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有以下这些:可以用勺子舀饭吃,可以拿起筷子并对付着夹住东西。衣服只要将扣子给他解开,他自己就能脱下来。外边罩的衣服,不超过3岁的孩子自己还脱不下来,袜子可以自己脱下来,鞋可以自己穿上。洗澡时可以自己洗脸,可以把香皂涂遍全身。可用拧干的湿毛巾擦脸、胸、腹。也可以饭前洗手。能告诉母亲要小便的孩子,内裤也能自己脱下来。男孩子在夏季里可以1个人去卫生间小便。女孩子还不能擦屁股。即便到了3岁,男女孩子大便后擦屁股还都难以做到。让孩子自己擦鼻子还有些勉强。

常见疾病及防治

被狗咬伤,被猫抓伤怎么办

狂犬病又名恐水病,本病原来是动物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动物,人通过病兽的咬伤,抓伤或皮肤伤口接触含有病毒的动物唾液而受感染。

人被狂犬咬后未必全部发病,发病率为10%—70%,伤口越大,越深,则发病机会越多,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3个月以内,儿童潜伏期较短。临床上有发热,高度兴奋,恐怖不安,对声、光、风的刺激呈过敏反应,已经愈合的咬伤处,又感疼痛,麻木,以及由于咽喉和呼吸肌痉挛而恐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病情迅速发展至瘫痪进而危及病人生命,半数在3~6天内死亡。

孩子被狂犬或“健康”带毒动物咬伤后怎么办?一些人往往只注意疫苗和血清的注射,而忽略了伤口及时、彻底清洗处理的重要性。正确的方法是:①家长应先用挤压的方法使伤口出血或用火罐拔毒,并用大量清洁水和20%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洗,深伤口应用大注射器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2.5%-5%碘酊烧灼局部伤口,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伤口较大、较深应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可用清水反复冲伤口后送医院或防疫站进行处理,伤口一般不应缝合。

②狂犬病免疫制剂的应用。正确处理伤口,应立即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及全程注射狂犬疫苗。狂犬免疫制剂用的越早越好,咬伤后72小时内有效,一般应用于咬伤较重或伤及头面部者。抗狂犬病毒血清注射时一半剂量作局部伤口注射,另一半剂量作肌肉注射。

注射狂犬疫苗一般于咬伤当天(习惯上称“0”天)和第3、7、14、30天二角肌注射1支(2.0毫升),疫苗注射也同样越早越好。

夜间流鼻血

偶尔孩子在夜里感到鼻子流血而叫醒母亲时,不必惊慌失措地让孩子感到不安。用像孩子小手指那样粗细的药棉棒塞住鼻孔的深处,把孩子头高于心脏位置放在枕头上睡下就不容易再出了。

无论白天、晚上总是一侧鼻子出淡淡的血丝,可以考虑是有异物堵在鼻子里,要请耳鼻喉科医生检查。吃了巧克力或油炸花生米这些零食后,有时也流鼻血。对流鼻血的孩子,要给他新鲜的水果吃。

早晨起来发现鼻血的话,要脱去睡衣查看一下孩子的全身,皮下如有紫色似被殴打后留下的斑痕(皮下出血),就不要忽视,必须去医院诊查。可能是一种叫紫癜的病,不能掉以轻心。

“肩脱位”(桡骨头半脱位)

常有这种事情发生,即在拉着孩子的手散步时,突然从旁边开来了汽车,母亲被吓得慌忙把孩子拉向自己,孩子会“痛、痛、痛”地一个劲地叫,被母亲拽过的胳膊搭拉着;在床上翻来滚去的孩子不愿起来,母亲拉起一只胳膊叫孩子“快起来”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孩子的胳膊完全不能动,稍一碰就痛。这叫桡骨头半脱位,是桡骨头从肘关节韧带处脱离而发生的。

带孩子到外科就诊,很容易被医生当场复位。易发这种病的孩子,以后也会多次发生,到了5岁时就会好了。

因为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又总是能轻易治好,最后母亲也就记住了它的复位方法。手法关键是伸肘旋臂。一手托住患儿肘部,拇指压在桡骨头部位(与肘关节尖部平齐的另一个突起处),将肘关节屈曲90°,另一只手握住患儿腕部,慢慢伸肘,同时前臂做旋后旋前活动即可复位。让孩子换衬衣就能治好的说法,是因为在换衣服的过程中恰巧进行了这些操作。

桡骨头半脱位是接骨师最常见到的病,它维系着接骨师的声誉。去医院外科就诊,恐怕每次都得让拍片子,不如直接去接骨师那儿给孩子治疗更方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