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是在“正确、流利”朗读基础上的提高和升华。它不仅能传递情感信息,触发情感思维,引起情感共鸣,更能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一、范读激情

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文章的词句优美,色彩鲜明,感情充沛。教这类文章前,如能首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对学和还好课文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教师范读这篇课文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同学甚至唏嘘不已这样学习课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结合提问、讲解、分析,对课文的重点章节进行范读,促进学生对课文重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与之相应的朗读技能、技巧。如教学《丰碑》一课时,分析到叙述军需处长牺牲时,配以哀乐,教师范读,让喾一掀起感情的波澜。有时在讲读课文后也常常进行整篇课文的范读,旨在帮助学生总结晶课文或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教师自身的范读之外,也应重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切身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进入角色,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默读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语言也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开始就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朗读,那样就脱离实际,是不可取的学生对课文不熟悉,不理解,感情从何而发!对一些感情比较含蓄,寓意较为深刻的文章,如《养花》、《落花生》等,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默读训练的指导上。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朗读提示,逐句逐段悟一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章的情感基调。进而通过学生的议论和教师的点拨,把学生从默读中悟出的情感步步引向热点。这时让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用恰当的语调朗读全文,便能水到渠成,就能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了。

三、朗读抒情

要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对那些感情饱满、琅琅上口的童节或声情并茂的诗篇,采用让学生齐声诵读的方法。由于朗读人数多,气势大,极易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振奋精神,烘托课堂气氛。当然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往往需要有个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轻声读课文由学生先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学生自由读,快慢不定,遇到障碍,还可以停一停,想一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朗读的语感,对精彩的章节,还可以反复吟诵,细细品味。在自由谈的基础上过渡工到有感情地轻声读,这是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教师适当指点,这生体会深刻,我们常看到学生的轻声齐读时随着感情伏,常常是“摇头晃脑”“眉飞色舞”,甚至连眼神也闪现出感情的色彩。再由轻声读转向齐声朗读,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充分的表演和纵情倾吐,那浓烈的情绪,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音律,好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一种超脱自我的实现。所以我们认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得到的效果,简直和一首威武雄壮的乐队在大合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