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8~6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准备:剪取一些带有各种数的报纸新闻。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数的认识

1.拿出课前收集的报纸,让学生说一说新闻中用了哪些数?从数中了解到什么?

师:课前,老师收集了几条报纸信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报纸信息。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新闻报导中都用了哪些数?从这些数中,你了解到什么?

指名发言。

2.让学生读教材上的数,鼓励学生选其中一个数说一句话。师:现实生活中的这些数字,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一些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数。请同学们来看课本58页,读一读这些数,从中选一个数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如:

●一枝铅笔的价钱是0.35元。

●一种果汁饮料中果肉的含量占25%。

●西路商场的-2层是地下停车场。

3.让学生自主完成第(1)题,交流后,鼓励学生举出小数或负数的例子。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1)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

师:谁还能举出一些分数,小数和负数的例子?

学生可能举出假分数,循环小学和负分数等。

4.让学生自主完成(2)题,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完成(2)题。

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第(2)小题怎样做?

生1:分数 化成小数要用分子除以分母,等于0.375,再化成百分数是37. 5%。

生2:小数0.35化成百分数是35%,化成分数是 ,再约分等于 。

生3:120%化成小数是1.2 ,化成分数直接把 约分,得 。

师: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在表示具体事物时,有什么不同?可以选择一个例子说明。

生:小数只表示实际的数量。如0.35米;分数可以表示实际的的数量也可以表示分率。例如 米,红铅笔的枝数是蓝铅笔枝数的 。百分数只表示百分率或百分比。

5.让学生自己比较各数的大小,交流时,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师:将上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如:

生:我先排大于1的数,再排小于1大于0的数,最后排负数。

师:很好,当数字比较多的时候,分着比较,能省去一些互化的步骤,也不宜出错。

二、因数与倍数

1. 回顾2、3、5的倍数的特征并举例说明。然后复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师:我们在认识自然数的时候,还研究过2,3,5的倍数的特征,谁知道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特征?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可能会说:

●2的倍数的特征是末尾是0,2,4,6,8。例如283和776。

●5的倍数的特征是末尾是0或5。例如350,205。

●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例如123,402。

师:同学们说很清楚。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生1: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生2: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它就是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其他因数那它就是合数。

2.让学生说出关于质数和合数的特殊情况。师:关于质数和合数,你还知道哪些特别的情况?

学生可能说: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比如2。

●最小的质数是2。

●有些数是奇数也是合数。比如9,15等。

学生说不出,教师可以提示。

3.分别复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然后学生自己完成59上面的题。师:刚才复习质数和合数时,都用了因数。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生: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师:那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生: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59页上面的题。

学生做完后,全班订正。

4.让学生说出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特殊情况。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主见的机会。师:谁知道关于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还有哪些特殊情况?举例说明。

学生可能会说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那个数,最大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比如6和24,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24。

●如果两个数互质,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比如4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6。

学生如果说出其他意见,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三、正数、负数

1.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师:前面我们还见到了正数和负数,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生:正数是比0大的数,负数是比0小的数。

生:零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看书了解亮亮家4月份的收支情况,提出问题(1),让学生估算。师:正数和负数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处很广泛。看书上亮亮家4月份的收支情况,估计一下亮亮家4月份大约收入多少元,支出多少元,结余多少元。

生1:我看了一下收入工4项,分别是爸爸妈妈的工资的奖金,大约三五千多元。

生2:支出大约四千多。

生3:剩下一千多元。

3.提出问题(2)的要求,学生自主填表。交流时,说一说怎样填的,最后教师作启发式谈话。师:现在,把亮亮家4月份的收支情况用正负数表示,填在表中。

让学生独立填表,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生:3号收入1500元,记作+2500元,结余+2500元。6号缴水电费600元记作-600元。结余是2500-600=1900元,7号领工资记作+2100元,节余2280+2100=4380元……

师:同学们刚才在算节余时,实际上是在进行正、负数的加法,到中学你们会学习的。今天我们就不研究了,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一本初中的课本提前学一学。

四、用数表示事物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人民币,找出上面的号码,并说一说号码的作用。

师:通过计算大家计算出最后的节余是1580元。爸爸妈妈挣钱非常地辛苦,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人民币,认真观察一下,除去面值和图案以外,你发现了什么和数学有关的事物?

生:一排数字。

师:真聪明,一下就发现了。你看到的这一长串数字就是人民币上的号码。你知道这些号码有什么作用吗?

生1:就是记号。

生2:如果是新钱,看号码就知道有多少钱。

2.让学生读书,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师:大家说得都对。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哪些作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0页,读一读人民币号码的作用。

学生读书

师:通过读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如:

● 增加难度,防止伪造。

● 起计数作用。

● 判断残币的真实性。

● 区分发行时间的早晚。

……

师:你知道哪些辨别人民币真伪的方法?

学生可能说到:

●看金属线。

●看水纹。

●看纸质。

五、问题讨论

1.让学生自己读题,了解题意。提出教材中的问题,同桌互相讨论。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3页,自己读一读问题讨论中的内容。

学生自己读书。

师: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指名说题意。

师:用天平称3次称出不够份量的糖,怎样称,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2.全班交流说出具体称的方法。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称?

生:13.5千克的糖分装成0.5千克的糖一共可以分27袋。把27袋糖分成3份,每份9袋。

第一次在天平两边分别放9待,如果有一边轻,不够的就在轻的一边9袋中;如果天平平衡了,则在没放在天平的9袋中。

第二次把这9袋再分成3份。每份3袋,找出不够份量的在哪3袋中。

第三次把这3袋分盛份,每份1袋,就能找出不够份量的糖。

3.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2、3、4题,独立完成。师:课本第62、63页练一连的题请同学们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