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写的一篇教育故事。我们本人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栓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

在设计这课的教学时,我看到教学参考书上有一个“对比阅读”的教学建议,即去掉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后,让孩子们说说原文和去掉部分句子的不同感受,我对这部分的教学建议认识不是很深,第二天到办公室和老师们讨论了一下,同年级的老师基本上都采用的这个教学步骤,她们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是认识不到这部分文字的重要性的,即使是采用也只能是直接告诉孩子们,因为时间比较紧迫所以我在教学中也没有采用这个教学建议。

但课后心里一直放不下,到底孩子们能不能感悟出来呢?我还设计了关于这个“对比阅读”的教学设计:

1、先读原文,读完后让孩子们谈谈感想(自由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的就鼓励)

2、去掉具体描写蔷薇花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把这些句子从原文中找出来,先读读第一、二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在读读描写大雨中蔷薇花的句子,说话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孩子们讨论,感悟课文描写蔷薇花的作用:蔷薇花虽然被铃兰花簇拥着,非常美丽,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对蔷薇花的保护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的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

坚定地相信孩子们,这次知难而退地放弃了这个难点,其实是放弃了一次锻炼孩子们的机会,现在想起来有些可惜,但也为下次坚定地不放弃做好的准备。

其实我教学中的大部分“得”都是课堂生成,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还是按照惯例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弱小的”,孩子兴趣很高,有的说:“一年级的小朋友就是比我们弱小的”,有的说:“花花草草,小猫小狗都是弱小的。”还有的说:“亲戚家的小表弟,小表妹”甚至有的孩子说要保护米熊······

于是我引导孩子们拓展思路,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我们弱小,我对孩子们说:“弱小不一定是指比我们小的,有时候很多人和事物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与我们相比他们也能称之为弱小。”孩子们一听,思路一下就打开了,有的说老爷爷老奶奶也需要我们的帮助和保护,有的说没有什么生命的东西也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们也应该保护,甚至有的还谈到了保护教室,听到孩子们能很透彻地认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