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发引导。

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常用什么方法来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通过剪、拼,把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能不能把圆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他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生;我们可以试一下。

师:好!但要注意从哪儿下手剪、拼最有可能转化成所学过的平面图形。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4:我们想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但不知怎么剪。

生5:我们想把圆变成正方形,也感到困难。

生6:既然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有关,我们想沿着圆的半径剪开。

2.实践探究

(1)引导鼓励。

师:这个主意真不错!老师这里为每个小组准备圆形纸片,请同学们想办法,把它分成若干等份,用这些近似于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你能发现什么?

(2)动手操作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活动。

(3)组织交流

选择用8等份、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纸片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小组各一个进行展示。

讨论:大家把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圆的面积=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观察比较:这三个小组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哪个更接近长方形呢?(32等份)

师:如果把圆等分成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了。

3.推导公式。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圆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2)全班交流,推导公式。

通过交流得出: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近似于圆的周长的一半(πr),宽近似于圆的半径(r),y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圆的面积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乘半径(πr×r).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²

(3)分析思考、理解公式。

观察公式,说说计算圆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了?如果已知直径、周长怎么办?

(计算圆的面积只要知道半径就可以了,如果已知直径、周长要先根据r=d÷2或 r=C÷π÷2求出圆的半径。)

【分析】

1.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感悟。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自主经历的探索过程,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迁移转化—操作实践—推导结论,将前人探索发现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集中鲜活地在课堂上体现。学生通过自己及与人合作,多角度想象、思考,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构思,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不但完成了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对圆和其它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2、这节课的重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为了让学生在大脑中烙下深深的印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去剪、去拼、去贴,多动脑去思考圆的转化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索,个个精神十足,根本不可能再出现课堂走神的现象。

3、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归纳、推理的数学思维能力,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问题自然形成,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是多么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