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而优质的睡眠关乎宝宝的健康成长,然而,如何哄宝宝入睡往往让父母们困扰不已,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关于宝宝睡眠的常识

儿童时期睡眠方式变化相当大,包括从新生儿频繁而短暂的睡眠周期,到学步婴儿夜间长觉白天小睡,直至学龄儿童只有夜间长觉。正因为婴幼儿与成人之间存在这样的差异,所以父母一定要熟知婴幼儿睡眠的基本常识。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眠与喂养

饮食与婴幼儿睡眠有一定的关系:食物可促进睡眠;预防饥饿所致的半夜觉醒;食物过敏可干扰睡眠;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睡眠昼夜节律的形成;食欲较差的宝宝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所以确保婴幼儿良好的睡眠,需重视进食的时间、时机和食物的种类。

请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阶段适时调整进食的时间、分量,但要注意睡前不要吃得太多,还有如果宝宝晚上睡得很熟,那就没必要非得唤醒哺喂,睡眠中消耗的能量是很少的,不必担心会因少喝了半夜那顿而饿着。

给宝宝吃些有助于安睡的食物

奶类: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能够促进睡眠血清素合成的原料色氨酸,另一种是对机体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因此睡前喝奶,将有助于睡眠。

小米: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一种使人欲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如果宝宝睡眠不好,可以熬小米粥给他吃。

水果:水果中含有果糖、苹果酸以及浓郁的芳香,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生成血清素,从而有助于进入梦乡。

大枣:大枣含蛋白质、糖、维生素C、钙、磷、铁等,有补脾安神的作用。

核桃:核桃是一种很好的滋补营养食物,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

睡眠与心情

焦虑、恐惧、不安的心理也是儿童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那些成长环境不佳的宝宝,如父母常争吵;教育过于严厉;父母之间教育方式不一致等,都比其他人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给宝宝提供一个和睦温馨的气氛和环境,父母抽出一定时间增加亲子间的接触和交流。

父母不要在宝宝面前流露过于波动的情绪,如生气、沮丧、失眠、紧张和焦虑等。

批评宝宝时不要用过于严厉甚至恐吓的口吻,否则晚上宝宝很容易做噩梦。

睡眠与觉醒作息规律

正常的作息规律才能保证人体生物钟的正常运作,每日睡多久、醒多久其中都是有“配额”的,若白天睡得多了,晚上自然就睡不着。所以保证合理的觉醒作息规律也很重要。

刚出生的婴儿最主要是逐渐建立一个较好的睡眠模式,如白天可以适当地减少他们的睡眠,室内光线要亮一些,逗他们玩。夜间除了换尿布外,尽量让其安静入睡,夜间喂奶可以在24:00和次日晨5:00之间进行,以后随着婴儿长大逐渐延长夜间喂奶时间,帮助他建立一个好的睡眠习惯。

从幼儿期起,要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即维持基本规律的作息。做到准时上床,准时起床。即使是假期也应尽量维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时间,以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避免昼夜节律紊乱。

睡眠与睡床方式

近年来,受西方让宝宝独睡这种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早早地给宝宝准备了独立的房间和小床。但事实上要不要和宝宝分床或分房睡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不切实际地硬搬硬套反而会影响宝宝睡眠。

刚出生头几个月的宝宝,必须先经过浅眠阶段才能真正睡着,他们需要由父母照顾着睡着。在熟悉的床上,被熟悉的人抱着或一起躺着,能让宝宝培养出睡眠的健康状态。

一起睡并不是意味着大人小孩同一被窝,你可以考虑“并床”的方式:把婴儿床一侧的护栏拆下,跟大床靠在一起,把床垫高度调到跟大床一样,并使中间没有缝隙。

当宝宝自理能力比较强的时候,比如晚上睡得很安稳不乱踢被子,要嘘嘘的时候会叫大人了,都说明此时可以让宝宝与大人分开睡了。

睡眠与睡前程序

在宝宝入睡前,要先建立一个爱意融融的睡前程序,每日重复固有的程序,可帮宝宝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只要这套程序一开始,宝宝就会知道该睡觉了。

先用舒眠沐浴露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沐浴后,使用舒眠润肤露或润肤油轻抚宝宝全身,帮助宝宝舒缓放松。

最后,通过讲睡前故事、听舒眠音乐或有节奏地轻拍等方法,同时配合舒眠香,帮助宝宝平静情绪,舒服地进入梦乡。

睡眠与睡房环境

舒适的环境,是宝宝睡得香甜的前提。应该事先为宝宝布置感觉既舒适又温馨的睡房。

宝宝的睡眠环境以温度24~25℃,湿度50%左右为宜。并且要特别注意,不要给宝宝穿得、盖得太厚。因为婴儿头部温度比体温低3℃左右,温度较高,会使宝宝烦躁不安。

多数宝宝能习惯普通家庭的谈话声、笑声,所以宝宝睡眠时不必人人屏声敛气,但要避免大声喧哗。

不要让宝宝在亮着灯的环境中睡觉,长期在灯光下睡觉,眼睛所受光线的刺激就会持续不断,从而妨碍视力发育。

克服一些睡觉难题

当宝宝遭遇睡眠障碍

通过睡眠,人体的大部分器官得到休息,特别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脑细胞还处在不断发育成熟过程中,充足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障,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脑的发育极其重要。睡眠不好的宝宝常常会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体重增长缓慢,抵抗力低下容易生病;而且会增加父母的精神和体力负担,父母还会因过度疲劳而变得不耐烦,从而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生理性睡眠障碍

这种睡眠障碍是由身体某系统生长发育和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失调引起。如饥饿、口渴、过饱、生活环境改变、与母亲分离等;白天活动过度;晚上亢奋;看电视过多;沿袭父母的生活习惯,如父母有失眠、晚睡的生活习惯;睡前喝兴奋性饮料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病理性睡眠障碍

这种睡眠障碍是由于宝宝身患某种疾病,从而引起生理不适或身体机能失调,进而影响了睡眠质量。常见的疾病有佝偻病、肠痉挛、蛲虫症、感冒发热、鼻炎、哮喘、肠蛔虫症等。

应指出,在婴幼儿中,由身体某系统生长发育和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失调引起的睡眠障碍占了很大一部分。病理性睡眠障碍尚需要儿科医生诊治了原发病才能解决,而生理性睡眠障碍是完全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而得到改善的。

蹬被的原因及对策

睡前玩得太兴奋

宝宝睡觉前玩得不亦乐乎,情绪仍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要让他马上入睡其实不易,躺在被窝里自然就安静不下来,等到真的玩累了、睡着了,父母也会发现宝宝早就把被子蹬得老远了。

专家意见:宝宝睡觉前,父母除了要积极营造好的睡眠环境,也要慢慢安抚他的情绪,如果才刚大玩了一场,我想要他马上入睡很难,可能在进入被窝后还会扭动个不停,等到睡着了,被子也蹬得歪七扭八了。

被子盖的太厚

宝宝在又厚又重的被窝内睡觉,容易感觉闷热、手脚不灵活,所以自然会将被子蹬走,希望让多一点的凉爽空气进入被子里。

专家意见:宝宝使用的被子应该选择棉质、轻暖的。棉被轻暖,宝宝才不会因为闷热,把被子蹬走,特别是有些父母会开暖气,被子更不宜又厚又重;如果是在夏天,室内有冷气的情况下,就要注意被子的保暖程度了。

另外,帮宝宝盖被时,不妨让他露出脚踝部分,可以使他感觉较舒服;如果天气稍凉,也不用担心,因为宝宝自然会将脚缩进被子。

睡觉环境不佳

灯光太亮、天气太热、周围有嘈杂的声响……,都会让宝宝觉得不耐烦、不自在,在睡与不睡之间,就会不安分地舞动四肢。

专家意见:改善室内环境。例如调整房间灯光为昏黄的色调、放些柔和的音乐,还有在哄宝宝睡觉前就要保持安静。

蛲虫作怪

感染蛲虫是因为口腔吃入虫卵所引起,这是一种约l-2厘米长的白色蠕虫,会在肛门附近出现、产卵,使得宝宝肛门发痒,而无法好好睡觉。

专家意见:宝宝若为病所苦,应求医问诊,尽早治疗。例如您发现宝宝会不由自主地搔抓肛门时,可以用透明胶带黏在肛门周围采样,然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虫卵;平时要注意他是否有爱吃手指的习惯;治疗期间要用热水消毒内衣裤及床单,以期将虫卵杀死。

宝宝夜啼的原因及对策

夜啼在婴儿出生后三个月到六个月时较频繁,九个月后情况就会改善。婴儿在夜间频频哭闹(或是长时间啼哭)是年轻的父母十分烦恼和头痛的问题,那么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找出“夜哭”的原因,才好“对症下药”。引起宝宝“夜哭”的原因,除了因尿布潮湿、襁褓过紧、口干舌燥、饥饿所引起的正常啼哭外,还有以下几种可能:

感冒

这是啼哭最常见的原因,感冒可以会有鼻塞、呼吸困难及发热的现象,宝宝觉得不舒服,所以啼哭。

专家意见:父母应带宝宝去医院确诊是否患了感冒,及时治疗,感冒缓解后,宝宝的夜啼自然也会消失。

佝偻病

由于缺乏维生素D致使钙磷代谢失调,血钙降低,医学上称为低血钙症。由于血钙低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轻则表现为烦燥不安、哭闹、发惊,重则发生抽筋。

专家意见:如果诊断明确,就可以进行治疗。肌肉注射维生素D3或D1,同时服用钙剂。也可以将维生素D3(肌肉注射用)一支加入普通鱼肝油中,增加鱼肝油浓度。平时要让宝宝多在阳光下活动,多晒太阳,紫外线可以使皮肤自动产生维生素D3。

白天睡眠过多

一般的婴儿(2~5个月)一昼夜需睡16个小时,如果白天睡的过久,夜里就容易哭闹,这时由于婴儿的条件反射和动力定型尚未形成,是一种神经系统不成熟的表现。

专家意见:白天让宝宝多活动,少睡眠,尤其是晚上六点钟以后不让孩子玩得太兴奋,临睡前排泄好大小便,室内的温度、湿度要适宜,被褥要尽量柔软轻松,确保宝宝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肠套叠

此病是由于一段肠子套入另一段肠子引起的,时间长了可能发生肠坏死。当发生肠套叠时,啼哭有其特殊之处,婴儿往往是一阵锐哭,哭的时间很长,可以持续十分多钟,以后会恢复安静或入睡,可是隔不了多久,有的宝宝可有表现出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便血等。

专家意见:父母应提高警觉,及早请医师作正确的诊断,以不开刀的方式将套叠的肠子复原;如果延误病情,常需手术治疗甚至需切除部分的肠子。

蛲虫病

蛲虫是一种肉眼能看到形状像线头的寄生虫,它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产卵,孩子因搔痒而将虫卵留在指甲沟里,然后在经口吃进消化道中。

父母可以在小宝宝夜晚睡着以后,观察孩子的肛门,如果发现有小白线虫,就很可能是宝宝哭闹的原因。治疗方法是勤洗换内裤、被褥,每天要洗净屁股,肛门周围可以涂“蛲虫药膏”,也可以服用驱虫药,但是如果只是涂药而不采取其他措施(如勤换内裤等),效果不会很明显。

磨牙的原因及对策

磨牙会使孩子的面部过度疲劳,吃饭、说话时会引起下颌关节和局部肌肉酸痛,张口时下颌关节还会发出响声,这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影响他的情绪。由于牙釉质受到损害,引起牙本质过敏,当遇到冷、热、酸、辣时就会发生牙痛。磨牙时咀嚼肌会不停地收缩,久而久之,咀嚼肌增粗,下端变大,孩子的脸型发生变化,影响了美容。

肠道寄生虫病

有的孩子患有蛔虫病,由于蛔虫扰动使肠壁不断受到刺激,也会引起咀嚼肌的反射性收缩而出现磨牙。

解决方法:及时为孩子驱虫。

精神紧张

在白天受到父母或是幼儿园老师的的训斥,或是睡前过于激动,而使大脑管理咀嚼肌的部分处于兴奋状态,于是睡着后会不断地做咀嚼动作。

解决方法:父母尽量不要给孩子压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在孩子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不看过于激烈或恐怖的电视。

消化功能紊乱

孩子睡觉以前吃了太多的食物,增加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在睡觉时也会磨牙。

解决方法:睡前不宜给孩子吃不消化的食物或者吃过多的零食。

营养不均衡

孩子不喜欢吃蔬菜,营养摄入不均衡,长期以往,导致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引起晚上面部咀嚼肌的不自主收缩,就产生了磨牙。

解决方法: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不挑食,充分摄取各种营养。

牙齿发育不良

孩子换牙期间,如果因为营养不良,先天性个别牙齿缺失,或是患了佝偻病等,牙齿发育不良,上下牙接触时会发生咬合面不平,这些也是产生磨牙的原因。

解决方法:请口腔科的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有牙齿咬合不良,如果有,需磨去牙齿的高点,并配制牙垫,晚上戴后可以减少磨牙。

打呼的原因及对策

宝宝打呼噜会引起宝宝的发育障碍,一是体形的发育障碍,如颌面发育畸形,二是智力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易激怒等。而且,最近澳大利亚一家儿童医院的研究表明,打鼾孩子的智商、记忆力和注意力均显著低于无打鼾的孩子,其中以注意力缺陷最为显著。

小婴儿奶块淤积

有些新生宝宝有时也会“打呼噜”。由于吞噎的关系,有些婴儿的喉部会有奶块淤积,一方面使婴儿吃奶不顺,另一个结果就是使气道不顺,造成婴儿睡眠时打呼噜。

专家意见:妈妈给宝宝喂好奶后,不要立即将宝宝放下睡觉,而应将他抱起,轻轻拍其背部,就可以防止宝宝因奶块淤积而打呼噜。如果奶块淤积较严重,已经影响了喂奶,可以往鼻腔里滴1~2滴生理盐水,稀释一下奶块就可以了。

扁桃体肿大

扁桃体位于口咽部,正是气道的枢纽位置。孩子由于年纪小,气道空间相对也较小,所以颚扁桃若稍微肥大,就容易造成呼吸道的阻塞,以至于形成打鼾。扁桃腺肥大的原因包括:先天性扁桃腺肥大,或因感染造成扁桃腺组织肿胀、分泌物增多。

专家意见:若扁桃腺肥大已达到阻挡呼吸道,影响正常呼吸时,可考虑于满5~6岁后以手术割除之。但若已严重影响呼吸,甚至已造成睡眠呼吸中止时,会发生超过10秒钟以上的呼吸气流停止,并在一整夜睡眠中多次发生,亦即临床上所谓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则可考虑提早切除。至于感染所造成的扁桃腺炎,只要针对感染源善加治疗,打呼情况就可获得改善。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就是位于鼻孔最后端,鼻咽部的淋巴组织,有些孩子的腺样体会随着年纪慢慢增生,肥大的腺体占据了鼻咽部和喉咽部,便出现睡觉打呼噜的现象。

专家意见:在青春期后,绝大部分腺样体都会消失。若已阻碍气道,形成打鼾,并且临床上经X光检查确认后,可藉由扁桃腺腺样体切除术来施行治疗。

睡姿不好

有时孩子仅仅因睡姿不好,舌头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所以会有打呼的现象。

专家意见:试试让宝宝将头侧着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