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我省决定2011年在全省推行,旨在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学习变为主动求知的快乐型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从而享受学习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追求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目前许多学校已从语文课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语文教师首先被推上课堂改革的前沿,担负起“走班制”教学改革的重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应对挑战、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呢?

一、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的唯分数论,以分取人的做法不但压制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束缚了教师的特长,泯灭了教学的灵气,使师生均沦为应试制度的奴隶,成为制造分数的机器;语文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成为死水一潭,了无生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语文教学要以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为中心,着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成长,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那种照本宣科、你听我说的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对语文素养提升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多元化,都对语文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学习日益多元化的需要。

二、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摆正自身位置。

现行的语文“走班制”,多数学校以选修课程的开设为主,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一般三两个教师负责一门课程,教师挂牌上课,学生可以挑选自己中意的教师。因此教师要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教师不是神,不可能每门知识都精通,每一样都拿得出手,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某一方面语文能力得以提升了,就无须自惭形秽。教师要善于调整心态,及时转换角色,一切以学生的需要及发展为出发点,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以敬畏和追求真理的态度,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甚至勇于向学生学习,切不可一味抱怨,消极对待。

必修课程实行的 “走班制”,是根据学生语文能力的不同层次而组建的班级,但它只体现学生整体差异,并不代表教师能力高低。因此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层次的标准考查检测,以学生的发展情况来对教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能较充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不妨碍教师个人发展。

不论任哪个层次班级的课,教师都要摆正自身位置,正确评价自身及工作价值。只有这样,你才会不断汲取知识,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才会使课堂教学永葆活力,从而享受到教学的无尽乐趣。

三、 搭乘改革的春风,促进自身提高。

新课程改革,把学生与教师从分数的捆绑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为了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学习,教师也可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源,放松身心,发挥自己的专长,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逐步推行,使课堂的教学气氛既活跃又有序,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教师教得灵活个性,语文课堂与自身发展需要如水乳般交融,那将是语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之显现。而“走班制”的运行,又把教师这个职业推向“市场”,去接受学生的检验和选择。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完善,去掉匠气,学会学习,提高知识素养,作一个有学者专家之风的儒师。

首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语文教师承担着塑造学生灵魂的重任,他的思想道德、个性品质、文化修养、专业素质等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走班制”的实施,要求教师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的需要,不但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而且需要教师用高尚的师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一些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真诚关爱和欣赏。爱教育 、爱学生,必须成为一名教师不竭的精神源泉。

第二,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应多创设可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升自我的语文素养,比如表达(口语、写作)、朗诵、演讲等,只有自身素养高了,才可以对学生进行熏陶。当教师妙语连珠地组织课堂教学时,当教师跟学生同题写作、探讨交流点评时,当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文时,当教师激情昂扬地演讲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该有多么高涨,赶超积极性该有多么强烈。这样的语文教师哪个学生不佩服?这样的课堂哪个学生不喜欢?

第三、提高自身教学技能。“走班制”的课堂更为开放、民主、自由,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调控课堂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教师要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扩大教学容量、激发学生思维;课堂上要着眼于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注重学生思考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到课堂之上“无浪费、无耗时”现象,杜绝教学过程中无效性的课堂行为,如不科学的自习行为、看似繁荣的无效讨论、教师不准确的评价等等。总之,对现在的语文课来说,一种无思维含量,无创新精神的课堂是呆板的、枯燥的、缺乏灵性,为学生所厌烦的,所以语文教师若只守着“一桶水”,而不及时输入知识的活水,失去了对新知识的敏锐和好奇,就会成为历史的“老古董”而被无情地淘汰。教师是教育者,但同时更应该是学习者。

四、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灵活定位教师角色。

古人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真理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是老师。“走班制”的课堂教学,绝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是“众言堂”,教师也不再仅是传道者,而且也是受道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应是多种角色的综合:选修“小说与戏剧”时,教师可以是导演,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研讨、改编、演出;选修“诗歌与散文”时,教师可以是主持人,组织学生在朗诵比赛中体味优秀诗文的魅力;选修“新闻与传记”时,教师可以是编导,指导学生采访,撰写通讯、新闻稿件;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时,教师可以是学长,与学生共同辩论、探讨问题,;选修“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时,教师可以是朋友,为学生学习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可以是评委,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作出恰如其分的点评……

可见,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的灵活定位,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语文实践空间,便于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理解、鉴赏表达,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