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教学片断

老师提问:用“凄”组三个不同的词。 有一个学生站起来组了其中一个词:凄厉。 老师便问他:凄厉的“厉”是哪个lì? 那个学生说:就是厉害的“厉”。

老师又问他:是这个“厉”吗?你把它写黑板上我看看。 学生于是上黑板写下了“厉”。 老师问大家:你们看是这个“厉”吗?

本来有学生小声说“是”,可是被老师一问又不敢肯定了。 老师这时又对那个学生说:你查查字典看是不是这个“厉”。

那个学生就查字典,而老师并没有等他查完,只是继续进行下一个内容,直到下课也没有问那个学生查到没有,是不是这个“厉”字。

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当时我也很肯定凄厉的“厉”就是厉害的“厉”,可是被老师一问我也有些怔住了,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这个字,越想越觉得别扭,越不敢肯定,后来,我翻了一下字典,才敢肯定没有错。

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是“权威”,但当我们自己都拿不准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给学生一个交代,比如下课后去找学生告诉他是这个字,或者板书一下,给这个字加重点号等等,我想这位老师可能忽略了,也可能她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更确定自己的答案,但我想还是应该在下课的时候给学生一个交代。

老师固然是权威,但我想应该把握好这个度,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也经常遇到拿不准的时候,一般只是会说下次再解决,只好放到隔天去讲解。当时,我不明白这位老师的做法,虽然只是小事,但我觉得给班里很多肯定的学生带来了负面的不必要的怀疑,所以我觉得今后在当老师的过程中应该把问题提得明确,而且这位老师也让学生上黑板板书了,就更应该说明一下儿,她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查字典看对不对,而不是凭印象来进行主观判断,但如果学生查到了,就应该让他说出来,这样很明了,学生记忆就更深刻了。

这也提醒了我,要关注孩子的发言,遇到自己拿不准的也要让孩子查一查,这样自己再强调一遍,孩子记忆就能更加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