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对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提升幼儿语言、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注重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从而创造性地开展语言教学。

一、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在目前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教学观念较陈旧,在教学实践中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往往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其次,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儿教育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完整、全面的语言教育。

第三,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相互渗透,缺乏渗透意识。

第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教师牵着幼儿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

 有鉴于此,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让幼儿积极活动的原则

幼儿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活动的动机,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

2.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原则

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促使幼儿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获得相应的发展。

3.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通过规范去学习语言规范的过程,但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又是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因此,教师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应注重为幼儿提供自由说话的机会,同时引导幼儿养成运用规范语言的习惯。

4.教师示范与幼儿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语言教育而言,教师的示范是幼儿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但是要使教师示范的语言为幼儿所习得,并能为幼儿所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时必须坚持示范与幼儿练习相结合的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巩固、迁移有关语言经验。

二、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

1.目标的确立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立足点,也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形式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因此,在确立目标时应注意两点。

(1)制订目标要考虑价值取向。从价值取向上看,目标应更多地突出情感、兴趣态度和个性能力,以体现幼儿学习的意义。如“全家福”活动的目标是:“体验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了解家庭成员,知道全家福的含义。…‘妈妈的爱好”的活动目标是:“喜爱妈妈,乐意并尝试用各种方法了解、记录妈妈的爱好。”这样的目标既关注兴趣、情感的激活,又突现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依据目标开展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2)制订目标要权衡达成度。在制订、落实目标时,要着眼于幼儿,尽可能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他们特点的、能够达成的目标。如开展“全家福”、“说说我的家”、“妈妈的爱好”等活动时,制订目标就应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通过活动幼儿能够了解什么,活动中幼儿探究什么,活动中幼儿提升什么等。在此基础上确立目标,就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2.内容的选择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关系到能否实现预期的活动目标。从现代教育提倡的整合、开放理念出发,教师在选择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内容应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在生活中,幼儿会积累许多经验,而选择与生活相贴近的内容,则有利于幼儿在学习中回忆、梳理,进而提升经验。如中班“我爱我家”活动,包含“我有一个家”、“我的家”、“爸爸本领大”、“妈妈和我”、“爷爷奶奶喜欢我”等五个方面内容。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选择了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的内容,如“在妈妈的肚子里”、“我来了”、“爸爸的手”、“画妈妈”、“我的爷爷奶奶” 等文学作品或谈话内容,并根据幼儿的需要及班级实际,尝试对教材进行调整、补充、组合或改编。如在“我有一个家”的活动中,幼儿很自然地把爸爸、妈妈和祖辈等联系在一·起,因此诸如“我家有几口人”、“爸爸的大手”、“画妈妈”、“我的爷爷奶奶”等活动便可以综合起来。由于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幼儿对“家”的学习有切身感受,认知更深刻,并在此过程中对家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2)内容应与各领域相渗透。课程内容的渗透主要应该关注领域内的渗透。因此,选择内容时应考虑内容是否涉及幼儿的多项经验,是否能引发幼儿思维的碰撞、想象的拓展,从而使他们通过活动能获得认知、态度、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例如,在“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做客”这一活动,融合了数概念、方位、幼儿找家的生活经验以及朋友关爱的情感经验等。在找家的过程中,既包含了距离、数字等数概念的知识,也包含了乘车、做客等现实生活中的常识,还和情感的体验、亲情的交流联系在一起,从而激活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关注和参与热情,促使他们从多角度进行探究,从中获得多方面的信息。总之,语言教育活动内容应重视体现各领域间的有机联系,注重迁移和运用所学到的经验,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3.设计的技巧

(1)提问设计与幼儿当前的发展区吻合。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又要关注幼儿身边发生的事情,深入了解他们现有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经验。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注重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答案,从中获取经验。如“五彩生活”语言活动中,教师问:“这些不同颜色的果子是什么?”这是一个贴近幼儿生活并与他们的最近发展认知相吻合的问题。因为果子是幼儿天天能够接触到的,因此他们发言踊跃,答案多种多样。如红色——红苹果、草莓、樱桃、红枣、番茄、红提,黄色——香蕉、柠檬、黄苹果、芒果、生梨,绿色——青枣、西瓜、青苹果、猕猴桃、绿葡萄,橘黄——橘子、柿子、橙子,蓝紫色——蓝莓、葡萄、杨梅等。幼儿的经验足够反馈故事中需要的答案,这就使整个语言活动在互动中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活动过程要突出教育的渗透性。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如“爱吃水果的牛”这个活动是在“秋天” 主题活动下设计和开展的。故事中牛吃下各种水果,身体强壮,帮助生病的人,使得欣赏秋天、感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再显得教条、老套。同时,这个语言活动与其他领域内容相渗透:数数牛吃了多少种水果,将这些水果分类(和数学渗透);动手用各种材料装饰、制作不同口味的水果牛奶(和美工渗透);引导幼儿在操作观察中议论、想象,并及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很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3)强调环境对语言活动的暗示推进。幼儿的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如“百鸟园”语言活动设计了大树林和许多小鸟的场景。在前期的活动准备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真实而丰富的影像资料。在完整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听得很仔细认真,有的幼儿还轻轻地和教师一起讲故事。因此,在为大树林中的小鸟取名字的过程中,幼儿显得很积极,他们的答案十分贴切,如“五彩鸟”、“彩虹鸟”、“五颜六色鸟”、“彩色鸟”、“孔雀”、“凤凰”等,甚至有幼儿回答是“金刚鹦鹉”。可见幼儿的语言、情感已经被预设的环境调动起来,和环境发生碰撞、产生互动,从而达成了整个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

(4)环节设计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其实,创造性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语言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反思目前的语言教育活动,师幼互动中依然是由教师发起的提问多,幼儿比较被动。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只有幼儿“想说、敢说”的活动才能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选择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都要有利于凸显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如语言活动“我的脸上有什么”中,教师不断提出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问题:“刚才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用什么玩的?如果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么样呢?”“这里有许多东西,你可以戴上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针对幼儿的反应,教师除了及时给予反馈外,更要充分利用,抓住教育的契机,以点带面,使幼儿收获更多的经验。例如,幼儿说到如果眼睛看不见,那么走路就会害怕,教师就及时引导他们关心盲人等。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设计在引发幼儿掌握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它无疑会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幼儿连贯表述事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