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带着疲惫的身体走进班级,学生们看见我的样子,猜出我已经感冒了。我带着沙哑的嗓音讲完了一节数学课,学生看我疲倦的样子,他们仿佛也被传染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比较安静,以往欢呼雀跃的课堂在今天变得平淡许多。

第二节课是《苏红的画》,这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讲的,校长和主任一起听了这节课。看到校长的表情我就知道这节课没有完成导学教学的要求,回顾校长和主任对这节课的一些评价,结合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反思了几点。

一、教师状态影响了整堂课的气氛

我班的学生是比较活跃的,每逢下课时,他们总爱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每次上课时,发言也非常积极。今天,可能是我感冒的缘故,上课伊始我自己的精神头I都没有调整好,学生在我的状态下完成了这节课,课堂上出现了死寂沉沉的现象,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也比以往小了许多,课堂气氛不活跃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的碰撞,“真思、真议”体现的就不够明显了。看来,无论自己的心情如何,身体如何,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理解文字背后所要诉说的道理。

二、教学环节有待加强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之后,应该让学生汇报一下自己预习的收获,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也要适时适度的跟进。师生间的配合还需要默契,在汇报交流中,倪子欣用了大约4分钟来复述课文,其实我是想让她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看着她认认真真的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我只好一直听下去,最后我采用了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是在这里我没有强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我再强调一下“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这样概括课文的方法就好了。

朗读的切入放在学生汇报苏红哭的原因时会更好,既能够自然的进入朗读环节,又能够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变化。

拓展环节我有两个想法;一是读爸爸所说的道理,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事情。另一个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苏红领奖时所说的话,谈谈画这幅画的经历和感受。这两个环节前一个直奔课文主题,但学生写起来很困难;后一个学生写起来容易,但对难点的突破不够恰当。

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还要多练

本节课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开始上课能够围绕预习来交流读书所得,讲着讲着就忘记了预习这个重要的交流平台。教师的角色自己有时拿捏的不够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