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幅图。(出示小朋友和周总理一起听课的挂图)看看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一边看一边小声说说。(小朋友边看边说。)

(评:从看图入手,边看边说,学生有兴趣。)

学生:图上画的是周总理,还有小朋友,周总理和小朋友一起听课。

老师:第二句的“周总理和小朋友”可以用“他们”来代替。再说一下试试。

学生:图上画得是周总理和小朋友,他们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课。

(评:让学生重复说,模仿说,很必要;这样可以强化正确的语言,使学生得到训练。常常看到有的老师在纠正学生的语言后,只说一句“以后要注意”,缺了训练环节。须知语言是一种习惯,光知道不训练是不行的。)

老师:说得多好呀!你们看,小朋友们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老师,精神多么集中呀!这就是聚精会神地意思。大家仔细看看,周总理是怎样聚精会神地听课的?两只手拿着什么,面部表情怎样?

学生:周总理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眼镜,笑眯眯地和小朋友一起听课。

老师:周总理是在什么季节,来到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听课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周总理在春天来到一所农村小学听课的。从窗外盛开的油菜花、桃花可以看出来。

学生:窗外有田野有山,可以看出是一所农村小学。

学生:是一所山村小学。

老师:刚才,我们是一部分一部分说的。现在,请小朋友把周总理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听课,以及怎样听课的,连起来说一说。连起来说比较难,大家先练习一遍。(教师用教鞭指着挂图)春天来了,桃花 一天,周总理 他 (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练说)

老师:哪位小朋友站起来说一遍?

(评:教师提出任务,全体学生自己练,再指定一个或者几个学生答。这样“一问二练三答”三部曲非常必要。其中“练”是关键,不可缺少。)

学生:春天到了,桃花开了。一天,周总理来到一所山村小学,坐在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聚精会神地听课,他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拿着眼镜,笑眯眯的,不住地点头。

老师:能说到这种程度,很不容易。小朋友,周总理日理万机,还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到山村小学来听课。你觉得周总理对我们怎么样?

学生:周总理对我们很关怀。

老师:是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关怀》。(板书课题:关怀)关怀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关心的意思。

老师:对,请打开书,我请几位小朋友把课文读一遍,看看通过预习,生字是否都认识了。

(评:似乎可以先让全体学生自读一遍)

(指名读全文,凡是发现读错了的字,立即予以纠正;发现读得不连贯的句子,老师随即领读)

老师:小朋友,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把每个字读准确,读响亮。不能马虎,还要边读边想,想象当时的情境,读出感情。先听于老师读第一节,小朋友听一听,于老师读得怎么样。

(老师有感情地读第一节)

学生:于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老师:是吗?小朋友,当我读到“周总理”三个字的时候,脑子里立即出现了周总理的形象。对周总理到山村小学视察,我和小朋友一样激动、高兴,自然就读出感情来了。小朋友如果这样想了,一定会读出感情来的。大家一起读读试试。

(评:引导想象,入境入情。)

(小朋友齐读,效果很好。)

老师: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就能读得有感情。大家也这样读一读第二节,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小朋友认真练习读)

老师:谁站起来读一读?

(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当该生读完第一句“那天上午,我们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时,老师示意停下来。)

老师:你读这一句时,脑子里出现了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吗?

学生:出现了。

老师:有同学说话吗?

学生:没有,很安静。

老师:你再读读这一句,要让大家听了,好像看到小朋友安安静静地听课一样。

(学生读,“安安静静”一词读得轻而慢)

老师:好!这就叫读得有感情!请接着往下读。(该生继续往下读,但是读得不理想。)

老师:谁来当周总理,把这两句话写的事演一下?

(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一男生自告奋勇,要当周总理。于老师请他到教师门口,告诉他:周总理右臂受过伤,不能伸直,请把他右臂弯起来。)

老师:小朋友,我们就是山村小学的那个班我们正在上课。(这时扮周总理的男生轻轻地走进教室,走到讲台前,一边和老师握手,一边说:“老师好,小朋友好!”)

老师:(问扮周总理的小朋友)你的脚步为什么那样轻?

学生:我怕影响大家上课。

老师:是这样。但是,问“老师好”和“小朋友好!”能用一样高的声音吗?想一想。(面向全班学生)大家都想一想。

学生:不能。问“老师好”声音低一些,问“小朋友好”声音应当高一些。

老师:是呀。因为小朋友多,而且离得远一点,所以声音应当高一点。再来一遍好吗?

(该生又重新表演了一遍。)

(评:借助动作的演示,现场的观察,也可以帮助小朋友入境入情,进而读出感情。)

老师:演得真好,不亚于王铁成。我想,看了表演,小朋友一定会读好。谁来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声情并茂)

老师:谁接着读第三节?

(指名读。当读到:“他在我身边坐下来,拿起我的语文课本,轻轻地问:‘是读这一课吗?’我连忙回答说:‘是的’。”老师示意停下来。)

老师:如果周总理听了你读的这一句,一定会给你提个小小的意见。(对大家)小朋友,周总理会给他提个什么意见?

(评:巧妙的点拨)

学生:这位小朋友读对话时声音太大,总理听了一定会说:“小声点儿,别影响大家上课!”

(评:思维迸发出闪亮的火花!)

老师:对呀!读这里的对话,声音千万别大,悄悄地说。请你(刚才读的那位同学)重读这一节。

(该生这次读得特别有感情,对话读得既轻又亲切。)

老师:大家都像这位小朋友一样,把第三节读一遍。

(评:注意到了大面积的训练)

(全班自由读第三节,接着又指名读第四节,齐读了最后一节)

老师:小朋友,学语文,首先要读,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把课文读好,还真不容易呢!下面我请大家把书放下,看于老师读,眼睛看于老的表情,耳朵听于老师读得声音。

(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全文,学生全神贯注地“看读”。)

老师:请小朋友拿起书,有感情地把全文读一遍。刚才是小朋友看我读,现在我看大家读。读完了,我检查,看谁读得好。(全班认真读过后,老师指名读了二、三、五节。结果表明,听老师范读之后,学生读得更有感情了。)

(评:于老师经常让学生看他读。这恐怕也是他的一个创造。纯语言是一种语言,表情、声调、手势、体态也是一种表情达意的语言。看于老师读,接收的两种语言的信息,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对感情的体会会更深刻,更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