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

3、吃饭――

家长在家里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吃饭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玩边吃,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家长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并适当吃一些较硬的或纤维较粗的食物。

4、表达――

告诉自己的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孩子如果尿湿了裤子,要及时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5、接送――

家长送孩子入园后离开时,应自

然地与孩子道别。对那些仍然有些担心的孩子,家长可以答应早一来接他(她)回家,并且要说到做到。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应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

(二)教师的策略

家访是消除幼儿分离焦虑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1、家访

小班老师应对每个新生进行家访,在家访中注意通过沟通、玩耍、送小礼品、邀请等途径与孩子建立感情,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

a、沟通——

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应向家长了解孩子的饮食习惯、睡眠时间、疾病史、过敏史、兴趣爱好及有无攻击性行为等问题,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教师向家长全面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如伙食、师资、教学设备、安全问题、玩具种类、接送孩子制度、班内老师情况等等)以及孩子初入园时可能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的行为表现,并向家长提出相关的要求。

b、玩耍——

在孩子家里,教师除了与家长沟通,还可以留出一些时间与孩子玩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共同游戏或参与游戏的形式,如:做一些简单的手指游戏、将幼儿园里一些简单的积塑玩具带去引导孩子玩、与孩子一起玩一些游戏等等,让孩子与教师有初步的接触,使教师在与孩子接触中对他们有初步的了解,收集并加以记录孩子的兴趣及个性等方面。

c、礼物——

在家访前,教师可事先将幼儿水杯、毛巾的标记做成精美的礼物牌,在家访结束前,将它送给幼儿(可让幼儿自己选择),让孩子提前熟悉自己将要使用的物品的标记;同时,请孩子挑选一张自己最满意的相片送给教师,以便教师用它布置班级室内环境。这些做法让孩子既提前熟悉了自己的物品,又对自己的新老师有一个好的印象,他们会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产生渴望和向往。

d、邀请——

在家访的最后,教师可将幼儿园、班级环境的照片送给孩子,在孩子的印象中留下一个初步的记忆,并将制作精美的邀请函送给孩子,并邀请孩子到幼儿园去玩一玩,使孩子熟悉幼儿园,熟悉自己的班级。

2、户外活动――

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的不适应,使幼儿感到愉快和放松是很重要的。室内环境能提供的活动方式较少,大部分为相对安静的操作、听、说等活动,幼儿大部分时间处于“静坐”状态,这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来说是很不习惯的。室内物质环境较少具有运动和变化的特质,缺少符合幼儿特点的、只具有动感的视、听刺激,不利于对新入园幼儿焦虑情绪的替代和转换。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