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而材料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操作对象。因此,我们应注重材料的有效利用,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发展的环境。同样,我园的园本课程——结构活动就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动手操作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

一、充分发掘现有材料的多种价值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断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去挖掘各种材料的潜在教学价值。如用彩色积木围成了一个“池塘”,让幼儿在用结构材料搭建的逼真的垂钓的池塘边,感受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彩色的塑料瓶不仅起到了空间分割的作用,还可以用来做“鱼娄”,幼儿可以把钓起来“鱼”按照颜色的不同放在不同颜色的鱼娄里。在平时为幼儿提供了可变化的、色彩鲜艳的结构材料,让幼儿借助自己构建的作品来仿编儿歌、故事。同时我们将幼儿构建的房子、动物、花草,创设成场景,让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又如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家的温馨、家的美丽,就用结构材料构建出房子的外形特征,体验家的乐趣。又如在主题活动“春天”中,幼儿用雪花片的接插方法构建出花的外形特征,从中感受春天的美丽。

正因为我们不断探索并挖掘各种材料的潜在价值,实现了一物多功用,因此就更能够满足幼儿的多方面的需要。

二、有效发挥废旧材料的情境作用

废旧材料如果给予合理改造,即可达到材料会说话的教学效果,且材料本身在简单改造后也可以变得立体。同时,也能在游戏中起到很好的暗示作用,使幼儿的游戏变得更加有趣。瞧,在“娃娃家”中,戴着用和彩色包装带做成的美丽卷发头套的“妈妈”正在忙碌地整理餐桌;“爸爸”坐在小朋友用纸箱做成的“电视机”前看动画片;“爷爷”则带着绒毛线折成的老花镜,悠闲地看着书。整个“娃娃家”简直就是一个角色丰富的温馨家庭。通过废弃材料的巧妙使用,不但让幼儿玩得更有兴致,更投入。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影响,许多生活经验和礼貌习惯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所以在娃娃家,我们还用矿泉水瓶子内置一个小铃做成了小门铃,幼儿在“小门铃"游戏中不仅感受到了趣味性,更是培养了良好的礼貌习惯。

巧妙实现操作材料的自我增值,简单的操作材料如果能够合理组合,就能够在幼儿的实践操作中产生更大的教学作用。教师注重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不断调整所投放的材料,来不断满足幼儿新的需要。如:区角活动“卷筒纸芯”的游戏,老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调整材料的组合。教师先提供垫板、卷筒纸芯让幼儿自由地玩。一方面,满足幼儿自主摆弄和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幼儿感受到卷筒纸芯在地面与在斜面上的不同滚动速度。之后,幼儿引发出“造高楼"的游戏,通过多次尝试,发现卷筒纸芯的数量与摆放的位置是造好“高楼”的关键,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随着游戏的发展,老师又增加了高低不一、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卷筒纸芯与大小不一的软垫板,使材料更加丰富,并蕴涵了许多教育因素。孩子在宽松和自由的游戏氛围中已有的认知经验被激活,不同层次的孩子在游戏中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