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早有“养其习于童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语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这些充分说明了培养良好习惯是育人成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施教者,我们拿什么样的标杆来衡量孩子,用什么样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孩子,教育的成效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的道理。在赏识和关爱孩子的同时,还要始终如一的坚持从各个方面来规范孩子的言行,使其在少年儿童时期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尤为重要,他们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细心呵护和无微不至的照顾。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总起来讲,好的习惯是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断重复、强化、巩固良好的动型,久而久之,便形成习惯的。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正面教育和引导。

要求孩子怎么做,目标一定要明确,要讲清道理,晓以利弊,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他们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他们就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具体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性别、心理、兴趣、思维等方面的特点,又要考虑采取适于他们接受的方式方法,因势利导。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学到知识,悟出道理,养成习惯。

二、榜样的力量和楷模作用。

儿童最善于模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应该首先做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家长讲信用,说到做到,这样家庭的孩子就诚实不撒谎;相反家庭的孩子受其影响,坏习惯就多。另外,家长还可引导孩子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和好故事伴我成长之类的书,陶冶孩子的性格品德,让孩子的心灵始终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如果孩子一招一式都做的像模像样的,我们就要给予肯定,及时的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我能行,我真棒”带来的快乐。

三、严格把关。

好习惯、坏习惯的形成都是从“一”开始的。对孩子的不良言行,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防微杜渐,特别要注意把住“一”字关。如果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默许,甚至受到赞赏,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种不良行为重复多次,得以巩固和加强,就会形成恶习。在“一”字关前,绝不能心软、姑息、迁就,必须坚持“原则”。当然,也要注意耐心说服,恰当疏导,而不能采取简单生硬或粗暴喝斥的态度,更不能采用打骂的做法,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不利于以后的教育管理。

四、不怕繁琐,持之以恒。

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一般说来没有大事,在成人眼里多是一些琐碎小事、细微末节,但是对孩子来说却小中寓大,一枝一节无不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因此,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怕麻烦,不能强调工作忙不予理睬,要时时刻刻地提醒,千万避免今天管明天不管,一曝十寒的做法。只有一丝不苟地坚持、细致入微的引导,孩子的良好习惯才能尽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