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他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品德与社会课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须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相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活动

人的心理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产生和变化的,所以心理教育必须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否则,教师讲得再多也不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作用。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因此,“体验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核心的要素。体验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如心理换位、游戏、角色扮演、调查采访、情景模拟、行为训练等等。

据专家调查和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呈上升趋势。在大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面临的现实课题。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越来越迫切,但我们恰恰在这方面的教育明显滞后,如果他们在生命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偏差的纠正,就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埋下隐患。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其教材内容中蕴含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因此,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须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相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人的心理状况,这就必须首先引起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和干预,才能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维护。而人的心理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产生和变化的,所以心理教育须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