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种主题活动或游戏的教学活动方式就是带有“玩”的色彩,低年级学生好玩,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基于年龄、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考虑,所以在教学中所采取“玩”的教学方法,是更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一、玩中感知──春暖花开鸭先知

纵观《品德与生活》教材,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开展的活动及其活动的过程,旨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这种活动即我们所说的“玩”,也是一种学习,虽然不那么系统、完整,但比起课堂学习来,往往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为他们所喜爱,因此更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主人翁精神。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学玩结合,打破单纯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创造更加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玩中感知,带有“春暖花开鸭先知”的教学效果。一是游戏感知。游戏是低年级学生认识世界、模拟改造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是学生最喜欢玩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学生对培养学生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的催化剂,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教学《我爱我家》(北师大版)这一单元中“懂礼仪,有礼貌”一课时,可让学生扮演父母、客人、小伙伴等,按照礼仪要求进行模拟性游戏实践,学生觉得这类似“过过家” 的游戏既有趣,又长见识,从中懂得待人要有礼貌的道理。二是动手感知。低年级儿童好动性强,动一动、玩一玩、做一做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等,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引发儿童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儿童对他们所接触到的生活内容、周围的环境、眼中的世界认真观察、发现、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对发展学生的情趣和培养学生的劳动操作技能等有着促进的作用,达到在做中悟、做中学的目的。如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我设计“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在爸爸或妈妈的帮助下,进行家庭自我服务劳动,如收拾餐桌、洗碗筷、喂小动物等。第二周上《品德与生活》课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劳动的乐趣,交流劳动的经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我汇报:“老师,我会洗碗筷了。”“老师,我学会安钮扣。”“我知道怎样喂小鸡。”……在教学时,我还教学生怎样安全地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在动一动、玩一玩中,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