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译文】

标榜节操义行的人,必然因为节操义行受到诽谤;标榜道德学问的人,经常因为道德学问招致怨尤。因此君子不要接近丑恶事情,也不要建立好的名声,只有纯朴敦厚、儒雅温和,才是立身处世的珍宝。

【注解】

道学: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思想。治学以义理为主,因此就把他们所研究的学问叫理学,这种理学也就是“道学”。宋·程颐《上太皇太后说》:“儒者得以道学辅人主,盖非常之遇。”儒家的道德学问。清·赵翼《瓯北诗话·皮日休》:“皮日休乃独请设科取士,是能於诸子淆杂之中,别出手眼,别其为儒学之宗,其有功於道学甚鉅。”此处的道学是泛称学问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说“道学先生”的道学。道学先生,原指理学家。多形容古板迂腐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招尤: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唐·韩愈《感二鸟赋》:“虽家到而户説,祗以招尤而速累。”

善名:好的名声。《尹文子·大道上》:“善有善名,恶有恶名。”

浑然和气:浑然,原义是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质朴纯真貌。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浑然忠厚之气,可敬而仰之。”和气,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浑然是纯朴敦厚,和气是儒雅温和。

居身:犹安身;立身处世。见二九五【注解】

【评语】

人们讨厌假道学伪君子,因为做人要平实无欺,不可自我标榜吹嘘。因为真理不是巧言,仁义更非口说。换言之,学问道德并非吹嘘而来,是从艰苦修养中累积而成。有的人好虚名,披上道德外衣,实质上是在骗取人们信任,满足私欲需求,与为非作歹固然有别但却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人生在世为非作歹固然不对,但是太重视标榜虚名也不可取。一个人居身立世确立正确的原则,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磨炼自己的心性,使自己有一个健全的心态,完差的人格。有学问的人往往被无学问的人耻笑,有道德的人往往被险诈的小人排斥,有道行修养的宗教家往往被欺世的假慈善家诽谤。

世间往往是认假而不认真。但是真正达到学问渊博、道行高深的学问家、宗教家们,他们绝不说一句骂人的话,看起来也绝不受他人的注意,这是和气不露头角,是居身处世的最好办法。以节义为外表的人,绝不是真正的节义。以道学为号召的人,也绝不是真正的道学。所以,标榜节义反而因节义受社会人士亵渎,以道学为号召的结果是反受世人的批评和嘲笑。君子不标节义、不榜道学,只是审慎而不做恶事,亦不立善名受世间的褒扬。因此,只有浑然和气不露锋芒,才是处世之道、度世之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