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陶艺课程的实施

三大原则:

(a)融艺于陶:

在我国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中,正在注重教育的人文色彩,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完善人格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陶瓷古国”的中国,陶艺课有着继承民族工艺美术文化的教育特征,以培养学生民族的价值观和自豪感,陶艺课中“壶”、“罐”、“人物”、“动物”等的创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让学生亲近自然之美,亲近生活之美,发现自然之美,发现生活之美,培养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反思与评价。在教学中注重把日常生活和学生真实的环境,作为陶艺学习的最初起点,把陶艺教学与情操的陶冶、文化的修养、科学技术的探究结合在一起,陶中有艺,艺中有思想、有情感、有文化、有科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因势利导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陶艺作品,使他们站在人类陶艺审美情趣的制高点上更好地创造美。

(b)注重个人体验:

陶艺是人们用眼、脑、手、脚等各种器官综合调动所产生的可感可触的艺术,所以小学陶艺课应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陶土及创造对象的体验之中,让学生感其质、掂其量、悟其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出蕴有他们内心情感生命的陶艺作品来,让学生抱一抱陶土有多重,打一拳陶土有多柔,使之形成对陶土的量感和质感,再让学生亲一亲、闻一闻,陶土有什么气息,让学生亲近陶土,感受泥土的芳香、大自然的亲切,尔后让学生把陶土打平或垒高,滚圆或拉长,体验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臆造的快感。因此,体验能够给学生带来对泥土的浓厚的情感,获得出乎意料的收获。

(c)引导创新

陶艺课教学中,如果只局限某种技艺的学习或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摹仿,不利于扩大孩子的视野,有违儿童本身的创造天性,并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及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抺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表现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应协调,使技法引导、思维点拨成为他们自主创新、个性化塑造激励“棒”。教学引导中采用迁移式、裂变式、独创式等等,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可以采用单独创作、个别组合与多人集体创作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创新。

在陶艺课堂中,学生可以研究文学,探讨几何体,可以进入动物世界,可以与古人对话,可以奇思妙想,可以用陶泥捏成自己任意想捏的东西。一句话,学生可以用陶泥捏出自己整个的世界。教学证明,陶艺教学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载体之一,它让学生捏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他们尽情地体会着创造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