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健康的品德修养,良好的思想情操。它是调节个人行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指导,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德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任何思想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做基础,只靠空洞说教,或生硬灌输,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音乐正是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心灵。

音乐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爱民,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热爱态度。音乐教学始终把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放在音乐教育的突出位置,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一年级入学的第一课《国旗国旗真美丽》就是通过流畅的旋律,亲切简洁的歌词,激发学生对国旗的赞美和热爱。再如欣赏《国歌》中,慷慨激越,催人奋进的号角声,仿佛让学生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无数英雄儿女勇往直前,又仿佛看到那些被压迫的人们,勇敢的站起来,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特别是“三连音”的运用,加强了乐曲的感染力。《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星歌》《我的祖国》等优秀歌曲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音乐教学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友好发展。

礼貌待人,相互谦让,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人际关系的重要伦理准则。音乐课中,通过歌曲教学,有助于学生明辨事理,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比如第四册《对不起,没关系》一课,就是一首以互助友爱、文明礼貌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开始用欢快的前奏,引出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一起兴致勃勃做游戏的情景,进而发展到不小心把对方拌到,出现了相互有礼貌的对答乐句,把音乐推向了高潮。学生通过对歌词的理解,边唱边形象的表演,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再次亲身体验,受到了文明礼貌教育。《咱们从小讲礼貌》《好孩子要诚实》等歌曲的演唱,更使学生在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诚实礼貌的教育。

表演性音乐活动,能促进学生劳动素质的提高。

劳动素质包括热爱劳动的态度,自觉劳动的习惯,参与劳动的本领和生活自理的能力。音乐教学中一些富于表演性的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比如《洗衣歌》《种瓜》《粉刷匠》等。在《种瓜》中,朴实、生动、形象的歌词,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进行表演的欲望,休止符的运用,更形象的说明了劳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从而借助歌曲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富于生活化的表演活动,使学生手、口、眼、耳、脑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对学生也起到了吃苦耐劳的作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