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描述

婷婷是2002年9月插入大二班的插班生,作为她的班主任和美术兴趣班的老师,我对她的观察从2002年9月至今,已近一年。这一年中,婷婷由一个行为习惯特殊的孩子转变成聪明、好学、处处透着灵气的好孩子。婷婷的这些变化与老师的赏识是分不开的。

2002年9月之前的婷婷是个我行我素、缺乏纪律观念、行为懒散、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女孩。舞蹈老师选她去跳舞,她不愿意,老师请她讲故事,她说不记得。她的父母很是望女成凤,爷爷奶奶更是重视家庭教育。没想到孩子不争气,想换一个环境试试,于是,婷婷成了我们大二班的一员。

刚开学,虽然婷婷很不情愿,但没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哭哭啼啼,只是对周围的人都很冷漠,同时表现出她的与众不同。第一周,她从家里带来了一根细毛线,上课偷着玩,老师的提醒只当没听见。直到有一天,把毛线系在脚上解不下来,才求助于老师,拿掉了毛线。第二周,午睡时偷偷拆草席,每天床底下扔一大把草。第三周,和调皮的袁波玩,两人打了起来;上课把脚放到了课桌上…这样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喜欢,更少得到老师的赏识。

过了一个月,老师让小朋友画“快乐的夏天”。着是需要幼儿独立创作的绘画内容,有一定难度。婷婷这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认真。花了很长时间,画了一个游泳的女孩,身上套着救生圈,蓝色的池水,白色的瓷砖,比会画画的浩浩画得还要好。我很高兴,大大的表扬了她,并把她的作业贴到了展板上。那天婷婷特高兴,放学时一直拉着她奶奶去看画。等到下次绘画时婷婷更认真,但造型能力不太好。看到这孩子对绘画感兴趣,我建议婷婷的家长让她参加文化园的美术兴趣班,挖掘一下孩子的潜能。

2002年11月,婷婷又参加了文化园的国画班,我是助教。教国画的蒋老师特别喜欢婷婷,常常表扬她,说她画画的感觉很好。在我的眼中,婷婷对国画的技法的掌握并不太好,但她胆子大,下笔果敢,画面有童趣。于是,婷婷成了文化园国画班的好孩子。得到了蒋老师的很多赏识。平常在教室里,婷婷依然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偶尔会和我讲讲话,对其他老师都很冷漠。但一到美术课,文化园活动时间,她就特别开心、认真,画的画一天比一天好。

2003年3月,刚过完了寒假,孩子们的心都玩野了。婷婷也是这样,上课从来不听,老师的提问一个都答不上来。我第一次找她父母谈了心。家长很重视,回家和婷婷多次谈心,还经常问我孩子的表现。但收效甚微。但此后的一节美术公开课突然改变了婷婷。那天是星期三,陈老师就要带小朋友去上公开课了,婷婷还和小峰闹个没完,老师的话只当没听见。我走过去对她说“婷婷画画很好,老师相信,这节美术课你的表现一定很好。”婷婷听后认真地点点头。果然那节课的表现非常好,上课回答问题积极,画的画在所有老师心中留下了印象。从那时开始,婷婷对上课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在我的课上,她都能积极举手发言。绘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她画的民族娃娃造型优美,被贴到了墙饰上;她捏的手工“马”形象逼真,被我展示在幼儿作品陈列区;她的绘画作品《窗外》更是获得了常州市绘画比赛二等奖。这一切使她不断自信起来,觉得自己是老师

心中的好孩子。开学时对老师的冷漠荡然无存。

二、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当一个问题儿童被迫换了一个新环境时,他们的表现通常为焦虑或拒绝。婷婷用拒绝的方式表示她的不满。她宁愿和男生玩也不和老师、女生交谈。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老师的指责,她以无所谓、冷漠、我行我素的行为来反抗。由此可见,对于插班生,他们心理承受的压力很大,需要老师的更多关爱。

是文化园的活动帮助了婷婷,让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重新建立了自信。老师的赏识让婷婷感到自豪,相信自己确实是好的,处处以好孩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婷婷开始喜欢老师希望在更多方面得到赏识。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更是开心给予孩子的赏识自然多了。

可见,赏识一个孩子不是无缘无故的表扬,而是找到他的闪光点,挖掘他的潜能,让自信树立在成绩上,才能真正发挥赏识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