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摘述

我班的小博小朋友是个中规中矩的孩子,也很难察觉他的喜怒哀乐,我觉得他没有一般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与《纲要》要求的发展目标有很大差距,因此决定对这个“角落孩子”进行个案研究。

观察1:区角活动中,张*和小博同时看中一本新书,小博离得近,先拿到书,张欣抓住书的一角不放。小博很快放弃,没有寻求他人帮助或其他解决的办法,红着眼拿起另一本书。

观察2:集中活动时,坐得很直,不主动举手,让他回答问题很紧张,目光游离,不直视老师。答案正确,但声音很小。我表扬他时,他眼睛忽闪了一下。了说明他不自信,对答案是否正确很在意。很在乎别人的评价。

观察3:自选活动时,大家都争着玩新投放的羊角球,他站在一旁并不去争取机会,我拿了一个让他骑,他坐上跳了几下,彬彬提出想骑羊角球,他马上下来。看得出其实他也很想玩,但他努力约束自己,用这种消极的办法赢得别人的肯定。

观察4:午睡时,很快脱下衣服,折叠整齐,躺下,不翻身,一会儿睡着了。不折不扣的按老师的要求一一做到。我走近检查,发现外衣的拉链扣顶在他头上,压出了红印子,他仍没动。

二、原因分析

小博的父母是双职工,文化程度都不低。母亲认为小时候奶奶溺爱,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所以必须用严厉的手段来纠正:顶嘴掴巴掌、稍不听话就狠狠的打,并严格规定了作息时间。久而久之孩子封闭了自己的性格,形成与年龄不符的自我约束能力。在幼儿园,老师很庆幸收到这样省心的孩子,还常把他列为听话的典范,更加剧了他封闭型性格的形成。

三、教育策略

1、关爱他,帮他树立自信心。自信才能打开心扉,我每周都安排“我很棒”的活动,让大家说说自己的优点,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体验成功的乐趣。表扬他的内容不再围绕他安静听课、和同伴互相友爱而是到围绕他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否响亮,能否主动提问,怎么解决难题,不舒服是否会告诉老师等等。

2、他创造表现的机会。先请另一名幼儿陪他当小老师带全班做律动。过

渡到让他独当一面带大家做律动,并要求评价谁做得好。刚开始他只会机械的做动作,不会评价,后来愿意说出作得好的小朋友的名字,一次比一次进步,性格也较开朗了。

3、鼓励他大胆表露自己的好恶。与他牵手的吴建小朋友常用力捏他,有一次散步时我发现了,才明白他一直忍让。下次吴建再找他牵手时,我让他坦率的说:“我不愿意和你牵手。”鼓励他主动去找朋友,并对朋友说:“我喜欢你”。使他逐步克服畏难情绪。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