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新课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新课改的计算课堂上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但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也不难发现,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在创设生活情境时,为什么只注重形式上的过于分布而缺少学生对各自生活经验提取的冷思考?;对于计算教学,为什么只是“单行道”地讲算理,缺少学生从“算用背后”去挖掘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考;对于算法多样化的优化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互动探究是流于形式?对于“算用结合”的情境图,为什么总是存在“就题论题”,还是缺少对情境信息的再深度开发?在深化算理时,为什么总是缺乏有个性化的思维呈现……,那么在计算教学中如何通过创设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算理到“生成”算法的跨越,通过精简、有重点、开放式地训练,与解决生活问题等多方面训练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呢?我从以下方面谈谈。

1、情境信息与运算意义相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非常注重算用结合,往往给计算教学提供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材料中挖掘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进行探索与研究,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出示例题一的情境图问:从图中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