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数学科组观看了从网上下载的南京市百家湖小学戴厚祥老师的一节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从观课上,我可以鲜明地认识到: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有鉴于此,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

这节课的“生活化”教学,主要体现在。

1、教学情境生活化:根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的教育理念,戴老师在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巧妙的设计了“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生活情境,利用人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幸运52》《开心辞典》《正大综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认识“百分数”,使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体验生活,感知数学知识。

2、教学过程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到百分数,课前戴老师布置学生(1)找:寻找身边的百分数,想想它表示的意思;(2)查:查资料,可以上网搜索,也可以请教他人,了解有关百分数的知识。让学生从多方面“找”百分数的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想”数学,在观察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一种乐趣,体验到一种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3、课堂生成资源生活化: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首先要考虑让学生主动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它是发展学生自主性的有效前提。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一环,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教师不断地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具有价值的见闻带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的课堂,而更是“体验课程”。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境界: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方式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着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这节课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戴老师向学生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所带来的是课堂教学的生机勃勃,彰显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本质特征,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在教师请学生说出所写百分数的意义的一刹那,每个百分数后面都藏着经典的概念。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百分数中,从饶有趣味的解说中完全折射出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没有固定的概念。珍惜学生那种想象的丰富性,让学生带着主观臆测(哪怕是错误的),将感性知识暴露出来;戴老师激发那种灵感的活跃性,让学生学习兴奋的选择性得到泛化,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享受了属于自己的教育。

教育专家冯恩洪说过“教育要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从这节课上,我清楚地看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为学生提供环境、条件、刺激的创造者,同时是一个积极的鼓动者和参与者。教师成为了学生中的“一个”,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而不是自作权威,高高在上。

观课评析后,我们又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戴老师在练习设计上再多注入生活的信息,如。

①一些国家的森林覆盖率: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67%;美国的森林覆盖率是33%;印度的森林覆盖率是23%;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16.5%。

②在某市学校附近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占30%。

③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可我国的人口却占世界的22%。

读了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

在这一练习设计中,有机地把语文、品德等学科与数学结合起来,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思想。使数学知识不再孤立,知识之间是联系的综合的。就拓宽知识,激发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