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事故来源于反应堆的堆芯损坏,包含核裂变产物的混合放射性物质铯和碘释放,造成核污染,包括核辐射和原子尘埃等引起的污染,以及这些物质对水源等环境污染和对人畜的伤害。

一、放射性核素污染途径

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吸入被放射性烟云污染的空气;

(二)食入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和水;

(三)皮肤吸引进入体内,破损的皮肤要比正常的皮肤高好多倍。

二、核辐射的个人防护措施

(一)保持平稳心态。公众要保持平稳心态,不要忧心忡忡,更不必惶恐不安。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尽可能获取政府发布的关于突发事件的可信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和通知,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切莫听信谣言或小道信息。当前,国家在全国各地的数百个辐射环境监测中心(站)全天候密切监测福岛核辐射的污染和对我国的影响。一旦发现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风向和降水等),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二)掌握正确的防护要领。个人防护要领是一躲、二蔽、三隔、四洗、五防吸收。

一躲。在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时,尽可能远离放射源或污染环境,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物资散布的事件发生时,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如美国列根号航空母舰虽然有一流的周密防核化装备,但是还是选择躲为上策。

二蔽。在发生放射尘埃污染的1天—2天内,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当发现释放到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降低一半以上。在烟羽通过后,大气中的放射尘埃减少,隐蔽体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相对室外高,此时就必须进行通风换气,以便将室内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降低到相当于室外较清洁的水平。一般隐蔽(关闭门窗)的时间不超过两天。

三隔。在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约可减少90%放射性物质的吸入;穿戴帽子、头巾、眼镜、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被放射性尘埃污染;放射性物质可随降水污染,因此在雨雪天要用雨衣、雨伞。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等候进行监测和处理。

四洗。遭遇核辐射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洗消去污,最好的方法是用水冲反复洗淋浴,清除核污染,减少人员体内污染机会。

五防吸收。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内引起内辐射,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此外,在放射污染事件晚期仍要防止污染食品的食入和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

在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摄入放射性碘,放射性碘集中在人体的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服用稳定性碘就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的碘,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在确认有可能摄入核事故所释放的放射性碘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放射性核素污染和照射是可避可防的,只有我们掌握防范核和放射辐射的科学知识,相信政府,相信科学,正确应对,就能免遭核污染的危害,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