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三年级

主备人

崔菲

所在学校

西湖中心小学

单 元

第五单元

课 题

16 石榴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文按一定顺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的方法。

2、观察一种水果,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相关语句)、学生观察石榴、品尝石榴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仿照第四段写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石榴》,齐读课题。

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快走进石榴园看看吧!

生齐读课文

(小黑板)出示填空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石榴树也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书中有一个动词用得很好。比较这两个句子:

(1)春天到了,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2)春天到了,石榴树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2.夏天到了,石榴花开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眼中这些石榴花是什么样的?

(1)颜色:火红

(2)形状:像小喇叭 比喻手法

(3)花势:旺盛

除了这一小节直接描写外,其实课文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联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体会文章的内容要经常联系上下文。

3.指导朗读。你能把石榴花的美丽和热闹劲读出来吗?

(1)指名读

(2)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石榴树的绿叶红花真美啊!但是更美的还要数秋天的石榴园了。因为秋天的石榴树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2、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

指名读前三句话

(1)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语说明外皮的变化?

圈画“先……逐渐……最后……”

(2)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果皮的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如果把这些表示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

讨论:应怎样读?(“一天天”,用较慢的语速读)

指名读,齐读前三句

3.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呢?

(1)指名说

(2)“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

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

当我们说明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程度深时,可以用“甚至”这个词。

(3)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4)这些石榴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找找哪些词说明石榴急切的心情?

指名说(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指导读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5)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石榴,你最想干什么事?

1、让我们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

这里又用了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玛瑙”。说明石榴的子儿像玛瑙那样光彩夺目,晶莹透亮。真美呀!你喜欢吗?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3、现在请大家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什么感觉?

指名说

指名读,读出喜爱之情

齐读第四小节

4、小练笔

(1)如果请你来写一种水果,应该从哪两个方面入手,怎样写呢?

(2)指名说

(3)生动笔写话

板书设计 :

16 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花 :火红 茂密 像小喇叭

果 : 像可爱的娃娃(先是 逐渐 最后)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学生体会“抽出”这个词的妙用

理解石榴是按一定顺序生长的

体会“甚至”

指导朗读

教后反思

本课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教学时,老师应围绕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和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与领悟。

在导读第二自然段时,老师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来体会“抽出”这个词的妙用。然而,学生并不能说出这个词具体好在哪,被难住了。这时,老师应给予一定的引导:请学生来表演一下“抽出”这个动作,我想:这样一来,他们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印象会非常深刻。另外,在理解“甚至”这个词时,老师直接讲解,“甚至”表示后面一个事物比前面一个程度深。但是,若老师放手,交由他们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想,第二种方法更宜采用,而且教学效果会更好。

最后的小练笔中,请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学生先说,说完后,动笔写话。在行间巡视时,发现有的孩子有困难,不知该怎么下笔。我想:老师在关注关键词的时候,对句子的完整训练还不够。仅仅给了好词语还不够,还得把这些好词串起来连成句子。这样,学生在动笔写时,就轻松多了。

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老师在实施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映。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一种活动。他们是学习的主要对象。一切应围绕他们,老师在备课时,可以预设一些情境,这样会有助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