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多种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

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测量。实际上,测量的过程是一个丰富的实践活动,当学生们投身于整个过程中时,他们将学习有关测量的许多知识;进一步认识被测量的实际意义,体会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进一步熟悉测量公式,并能将这些公式合理地加以应用;积累测量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到一些数学知识。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动感十足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体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简便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相关策略:

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特别是加强教具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课时安排:

本单元合共3课时。

(一)认识周长 1课时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课时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练习课 1课时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