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品质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责任心就是其中之一。责任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许诺等持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如实现了承诺,完成了任务后感到欣慰或问心无愧,未尽到责任时感到惭愧、不安、内疚等。责任心一旦产生,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地加强意志锻炼,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责任的理解非常模糊,更不要说如何来承担责任了。他们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愿望、自我意识出发来做事情,也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未完成的事情开脱,并且常常对别人严加要求而对自己疏于管理,这些都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那么,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

一、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增强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幼儿对于自己在活动中地位、能力和价值的一种主观感受,只有幼儿认为自己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具有了强烈的归属感,有主人翁态度的时候,才会更尽心、努力地参与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来决定活动内容、选择活动的方案、确定参与人数、分配活动角色,在实现幼儿主体性的同时培育其内心深处的责任感。

当幼儿按照准备情况进行活动时,教师要用口头语言鼓励幼儿完成任务时要有始有终,把事情的后果向他们交代清楚,即他们完成任务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成功与否。在这一小小的外部压力下,幼儿都能够各负其责,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由于自己的原因受到教师和同伴的指责是很严厉的惩罚。渐渐地,教师可以淡化外部语言的提醒,把这些教育转化为幼儿的内部语言,使幼儿即使没有教师的再三强调,也能够自己监督自己顺利完成任务。 ,

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迁移相应的经验

很多文学作品本身都体现了责任心这一主题,在与幼儿一起欣赏的同时,教师应该把落脚点放在以下问题上:为什么要具有责任心?它带来了什么后果?如“做节约用水的好孩子”这一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告诉幼儿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可以帮助我们清洁物品、灌溉花草,离开了水日常生活就无法进行等知识。当幼儿明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予以批评,并积极思考节约用水的好办法,以保护水资源。对于一些故事,还应该突出故事中的困难情境,关注故事主人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幼儿由于意志力差,坚持性不强,因此,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最初的想法和选择。对此,可以引导、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到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增强毅力;再请幼儿说说应该怎样做到具有责任心,让幼儿在体验作品本身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这样可以加深幼儿对问题的认识,初步认识到认真做好身边的小事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三、在话题的讨论中拓展责任心的认知范围

除了深读作品内容外,教师还可以列出一些话题供幼儿讨论,选取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消除幼儿认为责任心就是与某件具体事情相联系的错误认识。其实,做一个爱护公共卫生的小公民、在生活中关心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等都是有责任心的表现。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讨论的话题不宜太宽太广,一次讨论一个主题,而且应该具有操作性,如“毛巾掉在地上怎么办?”“能不能把喜欢的玩具带回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教育幼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对于成人来说,知道应该做什么和实际上怎么做都不一定能完全统一起来,幼儿因为心智不成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就更需要教师的提醒和监督。

四、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加深对责任心的认识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角色扮演可以深化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提供语言运用的情境。同时,角色扮演给幼儿提供了参与社会的舞台,在装扮角色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规则、社会角色规范的意识。通过对现实情况的模拟,幼儿能够初步明白担任一定社会角色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在“搭车”的角色扮演中,司机的职责就是安全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他不能闯红灯,不能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不能乱按喇叭,否则会引起交通混乱,扰乱公共秩序。其实,就幼儿扮演角色本身来讲,这也是加深他们对责任的认识的良机。因为幼儿参与了角色的扮演,就要与同伴一起配合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他们应该尽快“入戏”,遵守游戏的规则。如在“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中,医生的职责是看病救人,病人的任务是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让医生医治。医生不能够叫疼,病人也不能够对医生指手画脚,而且医生和病人不能无故离开,否则就会引起责任的“错位”和“越位”,游戏便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在角色扮演前,告诉幼儿游戏的规则和角色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遵守规则需要克己的品质,这也是具有责任心的一个方面。另外,要实现幼儿间角色的互换,让幼儿充分体味每一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好自己的责任,才能营建和谐、愉快的气氛,提高工作效率。

五、在活动评价过程中承担“失责”后果

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完成后的评价是对活动优缺点的一种评判,可以起到反思、修正和改进的作用。它的另一个要义就是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树立幼儿责任心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幼儿勇于承认错误、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的行为。而对于幼儿来讲,要认识到错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加之现代社会父母溺爱幼儿造成越俎代庖的行为,也助长了幼儿逃避错误的不良习惯。

因此,对于幼儿的错误和不当行为,不管是涉及常规的遵守(如在活动中与同伴打闹),还是行为的自主选择(如对倒在地上的椅子熟视无睹),在教师的眼里都应该成为培养责任心的时机和资源。指出幼儿的错误、不当行为后,通过为幼儿讲道理、摆事实让他们认识行为的后果,对知错能改的幼儿予以奖励,对屡教不改的幼儿给予一定的惩罚。据说,美国总统里根小的时候在院子里踢足球,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要求按照原价赔付,而里根的父亲坚持要少年的里根自己赔偿,因为里根没有钱,他的父亲就先借钱给他,并约定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少年的里根靠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终于把借的钱还给了父亲。通过区别对待,让幼儿认识到错误发生了并不可怕,关键是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从而改正错误,防止同样事情的发生,逐渐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家认为,人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幼儿在学前期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这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教师的任务是密切地关注他们、引导他们、鼓励他们,通过语言活动显性的教育和隐性的渗透、硬性的提醒和软性的扶持,在爱的教育和惩罚中约束幼儿,让幼儿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逐步成为独立自主、对个人和社会负责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