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指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地听,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指出:“3 一6 岁幼儿语言倾听、理解的发展应达到以下目标:会安静地倾听别人说话, 知道认真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能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地倾听,迅速、准确地掌握别人说话的内容并正确地理解;能听懂普通话, 会说普通话, 能识别普通话的正确发音。”

然而, 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当老师或幼儿同伴在说话的时候,有些幼儿吵吵闹闹,有些幼儿在做别的事情;在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教育活动中,一个幼儿在发言, 即使他说的东西很有趣, 但还是有部分幼儿心不在焉。和家长交流时也时常会听见家长说自己在向孩子讲述一个事情、布置一个任务时,孩子总会打断他人的说话,不停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班里的一个叫浩浩的小男孩,他是家里的独子,家里人对他都特别娇惯,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安静的听别人讲话,喜欢打断别人的讲话,家人也觉得没有什么关系,觉得孩子能言善辩的挺好。可是现在孩子长大了便养成了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打断成人的谈话,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不好的习惯。为此,孩子的爸爸、妈妈感觉非常的苦恼。

根据我们发现到的问题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后,觉得现在的许多幼儿都不会倾听,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便在班级里开展了一些相关活动或者游戏来进行引导教育,可是效果也都不太理想。直到一次和家长的谈话让我得到启发。班里一个叫坤坤的小男孩是出了名的好动调皮,但是他的妈妈告诉我,孩子虽然一天到晚都有用不完的精力,坐不住。可每到妈妈给他将故事的时候,他就能相对安静的坐下来,听家长讲完故事。虽然在讲的过程中,孩子会不停地发问,但是妈妈觉得坤坤在这个时候却是最安静的,最能静下来听她说话的时候,所以她特别喜欢给儿子讲故事。

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对故事有天生的敏感和情感依赖,故事可以使幼儿安静下来,静静地陶醉在童话世界里,故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以激发幼儿对聆听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正巧这学期幼儿园开展了“快乐阅读”的特色活动我们班便结合幼儿园的“快乐阅读”活动,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讲故事、听故事的相关活动。如《小小故事大王》、《猜猜我是谁》、《我说你做》等活动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对此进行了一些小结。

一、在每次活动前帮助幼儿先安静下来, 集中注意力。

教师在开始活动时不要急于进人主题。在幼儿没有安静下来时就开展活动,不利于幼儿倾听。例如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和幼儿做一些手指游戏、语言方面的游戏。比如我结合幼儿学习的绘本故事《熊叔叔的生日礼物》里面的一些反义词,和幼儿一起做《找相反》的游戏,如老师说“上”,幼儿说“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还可以从简单的字到简单的词语。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们的词汇,也能帮助他们安静下来, 让他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集中的注意力是良好活动的开端, 能够保证幼儿用心倾听老师所要开始的话题。每次等幼儿安静下来再开展活动, 能够让幼儿形成一种规则意识, 知道开始集体活动应该保持安静。

二、帮助幼儿养成举手发言的习惯。

要求幼儿在发言之前举手, 并在同伴发言时要认真倾听, 学会并养成一个接一个地发表自己意见的习惯。在孩子忍不住坐在座位上张口就说的时候,我会举起自己的手做发言状,以示需要举手发言,幼儿看见了我的动作,他们就会明白自己要举手发言,而不是张嘴就说。这样持之以恒才能形成有序的语言交流环境。在同伴发言时, 幼儿很容易兴奋, 往往会因别人所讲的内容而引发自己的想法。要求幼儿举手发言, 会给不习惯倾听别人讲话而常常打断别人讲话的幼儿的不良行为一种抑制作用, 能帮助幼儿把同伴的话听清楚, 整理从同伴那里听到的信息, 并准备自己将要发言的内容, 有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和倾听能力的培养最后, 适时地提出倾听的要求, 及时总结和表扬幼儿倾听方面的良好表现。在活动中, 教师要经常给幼儿提出倾听要求,以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地听如: “ 请认真听一听, 听完后告诉我, 你想说的和他说的有什么不一样? ”

三、幼儿讲故事时声音要宏亮,吐字清晰,不能含混不清。

在《小小故事大王》才开始时,许多孩子是不愿意的、被动来讲故事。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孩子会紧张,讲故事的声音非常小声,语速过快,吐字不清晰,听故事的幼儿听不清楚讲故事的幼儿在说什么,大家就开始各做各的,整个教室里闹喳喳。讲故事的小朋友也觉得自己的故事根本没有办法继续讲下去,还会向老师投来“求救” 的眼神。可这个时候我们班的老师都没有及时的制止,而是在等孩子讲完故事以后,请他们来说一说为什么不听小朋友讲故事。幼儿这个时候都会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没有听见讲的什么故事,就没有兴趣了。”有的会说:“声音太小我们根本就听不见。”有的会说:“讲的太快,都没有能好好听,故事就讲完了。”在幼儿们自己发现了问题所在后,老师进行引导,让孩子自己总结到:1、自己在发言时的声音要宏亮;2、发言时吐字清晰,不能含糊不清;3、讲话语速要慢。幼儿根据自己发现和总结到的,慢慢的讲故事的小朋友胆大了,声音洪亮了,语速放慢了,吐字清楚了。有些能力较强的小朋友还能改变语速时快时慢,增加一些动作,幼儿被同伴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也不会在别人讲故事和发言时随意打断别人发言说话了。

四、创设星星榜,多给予幼儿鼓励

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创设星星榜,对幼儿提出要求,能主动来讲故事的幼儿老师会为他发一枚贴纸,对于“小听众们”,如果你是一位文明的小听众,能认真倾听同伴讲故事的幼儿,老师也会发一枚贴纸。同时,在倾听完同伴的故事后,能复述出故事的幼儿,老师会奖励两枚贴纸。每个周末,我们会根据每位幼儿所得的贴纸评选出“故事大王”、“文明小听众”等,以此来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的习惯。当然有奖也有罚,对于“不文明的听众”老师就会将他的贴纸撕下,奖励给其他的“文明小听众”。通过几个月的坚持,孩子们现在都争着来讲故事,同时我们的小听众们也都从开始的闹哄哄变的安安静静的,许多幼儿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会了很多新的故事,也把老师提出的这些要求带回家,让爸爸、妈妈在家督促着他们做一名“文明的小听众”。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现在在家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随意的打断别人的谈话,能够比较好的倾听他人的讲话。

五、结合幼儿喜爱,激发倾听兴趣。

好的故事特别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活幼儿的思维。在故事的选材上,教师不会干涉幼儿,要求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将你喜欢的故事带给我们,孩子们自己选择的故事情景生动、剧情简单,一下就能抓住其他幼儿的兴趣点,让同伴们很乐意倾听他讲故事。例如牛牛的故事《我也要搭车》,故事中有优美的景色,结合自己生活中乘车的经验,使幼儿们能更深层的理解每句话的含义,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给幼儿预留足够想象、思考、与情感交融的时间,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情感和思维。这样的故事选择得到了幼儿们的喜爱,有兴趣带领幼儿走进聆听之门,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情感。

六、营造快乐氛围,创设倾听环境。

幼儿的倾听与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过于书面化的语言使幼儿难以接受,增加了倾听上的难度。建立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场景,促进幼儿对故事的自动融入,引发对语言的联想,加深幼儿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我们会进行《猜猜我是谁》、《我说你做》的游戏去吸引幼儿注意力。例如《猜猜我是谁》,选择一些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幼儿们熟悉的声音,请幼儿们来听,然后请他们把自己听见的声音用语言或者动作表达出来。《我说你做》的游戏,幼儿根据老师说出的词语做动作,或者是老师或一位幼儿讲出一句短句,请许多孩子来复述这句话,看谁能把这句话复述的最完整。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倾听能力有了提高,从最开始的闹喳喳,变成了现在的安安静静。

七、言传身教,培养倾听习惯。

幼儿年龄小,缺乏自觉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插话,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而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产生很深的影响。所以此时成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平时提问孩子时,我们应保持安静、耐心地倾听幼儿的回答,从不中途打断。幼儿在打“小报告”时,也要认真倾听,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在家的时候也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示范。家园一起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行为,逐步养成幼儿耐心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善于倾听,才能理解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方式,只有理解才能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幼儿能在有意识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对语音、语调和语义内容的理解水平。我班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在现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幼儿日常的各个环节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的培养,我们还将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