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故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上。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自由读全文,熟悉全文

(巩固基础知识,熟悉全文,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尽快投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1-4自然段

1、师生合作读1-4自然段中的对话,听了对话你知道什么?

2、指名回答,知道了岩石就是“书”。

3、出示岩石的图片,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合作读对话,指导读好人物对话。出示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朗读,重点在读好有感叹号、问号的句子。)

三、学习5-8自然段

1、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想想岩石书上写了什么字,画了怎样的图画?

2、指名一对同桌上前表演,师生评价。

3、指名回答岩石书上写了什么字,画了怎样的画?

4、提问,小朋友,你们有见过雨痕、波痕吗?展开你们的想象,想想它们是长成什么样子的?(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

5、出示雨痕、波痕、矿物的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

6、出示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事物与我们平常看到的树叶、贝壳、小鱼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关于“化石”一概念的介绍。

7、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这三种化石。(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8、创造,初步认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

9、拓展,出示蜻蜓、恐龙、蝎子的化石图片,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儿有________,有________,那儿还有________。(利用句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介绍化石,进一步认识化石)

四、学习9-10自然段

1、岩石书上有字有画说明了什么呢?谁来读读第10自然段?指导朗读。

2、出示地壳运动的视频,让学生练习配音,指名配音。(利用给动画配音赏析文本,进一步感知地壳运动。)

五、学习11-13自然段

1、读懂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自由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指名回答。

2、出示煤炭、铁矿等图片,引导理解“宝藏”一词。

3、指导朗读,把带感叹号的句子读好。

4、猜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指名回答。

(始终不忘“读好人物对话的目标”。激起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向川川学习的意愿。)

六、回顾全文

1、师生合作读全文的对话。

2、快速浏览课文,数数川川一共提了几个问题。引导理解“刨根问底”一词。

3、小结,拓展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努力读了这本最大的书,我们知道了,这本书有字、有画,读了这本书还有很大的作用,能找到地下的宝藏。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点击课件),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这片片高积云是书,它的出现预示着晴天的到来;这可爱的小狗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长在舌头上的;这美丽的胡杨树林是书,顺着它的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

生活就是一本大书,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固在本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