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我锻炼,我健康———统计

教学内容:

我锻炼,我健康———统计

教材分析:

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对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段并按分段进行整理。

课时分配: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课时

我学会了吗?丰收园——————— 1课时

实践活动——户外活动—————— 1课时

课时1 我锻炼,我健康———统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2--105页,有关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主动提出问题,并获得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过程体验。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简单的统计,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电脑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经常参加哪些体育锻炼?你了解自己的体育成绩吗?

二、新授

师:前几天,我们班同学进行了这些体育项目的测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师:我们先来解决“我们班跳远成绩怎样?”这个问题吧。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师:你准备怎样调查呢?

活动(一)

师:请各小组按照你们的方法收集本小组同学的跳远成绩。

活动(二)

(师将小组填写的统计表汇总在一起。)

师:现在我们班每个同学的成绩都收集上来了,你能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了吗?

师:怎样才能很快看出在成绩在120厘米和130厘米之间有多少人?

师:怎样整理呢?

我们可以这样整理:

成绩(厘米) 99及99以下 100~129 130~159 160及160以上

人数

活动(三)

(展示学生整理成的统计表)

师:观察这个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

三、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今后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会用分段统计的知识来解决吗?

作业设计:

统计同学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

统计家中喜欢吃的水果

板书设计:

统计

收集、整理、分析

课后反思:

课时2 我学会了吗?———统计(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页,统计(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在巩固练习中,学习数据的整理,认识统计图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统计结果,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感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的意识。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简单的统计,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在巩固练习中,学习数据的整理,认识统计图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统计结果,

教学准备:

电脑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体育成绩的统计学会了统计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比一比哪个同学学的更好

二、分组数数、整理、填表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班内同学共有多少根跳绳?(我想知道红色绳有几根?我想知道紫色绳有几根,我想知道粉色绳有几根,我想知道第一小组同学有几根绳,第二小组同学有几根绳)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来填表吧!

2、学生互相数一数

3、请学生在小组中调查,把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活动)

4、交流: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把每一组的整理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有了这么多的发现,看了同学的整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出示课本106页的统计图表。学生仔细观察再填写。

5、师:通过统计你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

三、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第1题

学生数数后填写表格;说说那种最多,那种最少;看了题统计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第2题

学生观察图画,分组填表格,你的阅读速度怎样?

班内其他同学的阅读速度怎样?

看了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请你用统计的方法回家加统计一下你们家中喜欢看的书。

作业设计:

根据颜色的不同统计同学们的书包;统计家中喜欢看的书

板书设计:

 我会统计了

 我知道收集数据有很多方法

 我能根据自己整理的数据与同学交流了

课后反思:

 课时3 实践活动——户外活动

 教学内容:

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和统计知识之后安排的,既是对时间知识的巩固,也是对统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一定时间的长短,同时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分析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一定时间的长短。巩固学过的统计知识,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借助统计结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户外活动的意义,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一定时间的长短。巩固学过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

电脑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吗?你平时都喜欢做哪些活动?你认为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有什么好处?你户外活动的时间一般是多长?这么长的时间里你都做了些什么?

既然咱们全班同学都特别愿意参加户外活动,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户外活动的情况做一下统计,好不好?

二、练习:

1、请各小组收集自己小组成员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

教师汇总展示各小组的结果。

怎样就能很快看出我们班有多少人的户外活动时间是在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

请同学们来整理一下吧,把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课件出示统计表)

汇报填写结果,集体交流。根据你所填写的统计表,把统计图涂好。

2、观察你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集体交流你的发现,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3、讨论交流

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可以使同学们的身体更加强壮,脑子更聪明。有很多同学想去参加户外活动,可总是因为没有合理的安排而放弃了户外活动。

你能不能给这些同学提一些建议?或者你有什么好的做法可以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三、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吗?

作业设计:

设计一份合理的户外活动时间计划书

板书设计:

 实践活动——户外活动

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 我锻炼、我健康————统计

教材分析:

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奠定基础。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对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段并按分段进行整理。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对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段并按分段进行整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对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段并按分段进行整理。

课时安排: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课时

 我学会了吗?、丰收园———————1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在统计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进入新知学习。

1、师生谈话引出录像:二年级一班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其中有立定跳远的、50米赛跑的、做仰卧起坐的、扔球的。(其中有几个学生不爱参与体育锻炼,站在一边观看)

2、学生提出上体育课时应该人人参与体育锻炼,不应该自己单独行动。建议在以后的体育课上每人都应该参与到体育课的活动中去。并且在下节体育课上数数多少人参与到了活动中去。教师相机介绍“数数多少人”可以叫做“统计”

3、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节课我们就帮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统计一下,他们班锻炼的情况如何,好吗?板书:我锻炼我健康——统计

二、运用情境,探究新知。

1、看完录像之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运动?有多少人上体育课?立定跳远的有多少人?做仰卧起坐的有多少人?50米跑的有多少人?扔球的有多少人?

2、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教师要求的问题,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进行这些体育项目的成绩如何呢?你能针对他们的成绩提出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可能就会说:“同学们立定跳远的成绩怎么样呢?50米跑成绩怎么样?这时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

3、先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立定跳远成绩怎样?

将统计的数据出示给学生,并将第一小组立定跳远成绩的统计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添表。

第一小组立定跳远成绩表

姓名

成绩(厘米)

4、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成绩(厘米) 99及99以下 100—129 130—159 160及160以上

人数

5、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6、完成统计表,让学生看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一名学生做小老师提问学生,生生互问互答,相互评价,自己评价。教师赞赏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很令人佩服。

三、试一试。

1、在教师引导探究“立定跳远统计统计表”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完成“50米跑统计表”的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成绩(秒) 9以下 9—12 12以上

人数

3、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的人数最少。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通过课前录像引出“仰卧起坐成绩表”。鼓励学生独立设计统计表。

电脑出示:

仰卧起坐成绩表

姓名

成绩(个)

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仰卧起坐统计表

成绩(个) 10-15 15-20 20-25 25以上

人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五、反思延伸

1、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我学会了怎样统计成绩”;“我想统计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学校各种兴趣小组同学的活动成绩”;“我想统计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

2、教师小结,并将学生统计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时间”定为数学实践作业。

板书设计:

统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一、复习整理、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

二、延续作业、继续巩固。

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出话题:“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时,留心观察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和所以的时间了吗?上次留的实践作业你们完成的怎么样呢?现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好吗?”(引出自主练习2)

电脑出示: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统计表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1千米以下 1-3千米 3千米以上

人数

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统计表

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分) 9及9以下 10-19 20-29 30及30以上

人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赞赏学生大胆探究的做法。

三、自主练习,解决问题。

1、教师继续引出话题:“同学们的实践作业完成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拍球比赛。”(引出自主练习1)

请学生看书上二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拍球比赛成绩表。完成下面统计表。

电脑出示:

1分钟拍球统计表

成绩(下) 59及59以下 60-79 80-99 100及100以上

人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成绩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

1、教师再次引出话题:“同学们在激烈的比赛之后,回到教师开始休息了,在休息之后他们又将进行有趣的脑力大比拼,我们去看看吧!”(引出自主练习3)

(1)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纸和一些硬币,与小组同学一起做搭拱桥的实验。

小组内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变化“桥墩”的距离,记录纸桥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

电脑出示:

“桥墩”距离

(厘米) 6 8 10 12 14 16

硬币个数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

(3)涂统计图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统计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

根据表格进行小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发现在( )的人数最多,在( )的人数最少。

我还发现……。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正确做法给予鼓励和赞扬。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我学会了怎样制作统计表”;“我想统计我们班的同学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情况”;“我想统计我们家一年用水的吨数”。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性。进一步检测能否较熟练运用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谈话:喜欢读书吗?都读了哪些有益的课外书?想了解其他同学的读书情况吗?

2.出示“阳光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调查表”。

(1)观察:从调查表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2)讨论:怎样能又快又准确的了解到到这些数学信息?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一听

(3)交流汇报

3. 小结:当调查表中呈现的信息、数据较多时,为了能够一目了然的清楚地看到信息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来进行统计。

二、自主练习,合作探究:

1、说一说:要进行分段统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述清楚。

2、想一想:“阳光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该怎样分段最合理?分几段?怎样分?

选择恰当的分段的标准是进行分段整理数据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

3、议一议:课本也提供了一种分段的标准,你觉得怎样?

课外书本数 9及9以下 10~14 15~19 20及20以上

人数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分段标准与课本的分段标准进行比较,体会标准的多样性、合理性。

4、做一做:按课本的分段的标准进行统计

学生独立完成

5、评一评:集体订正答案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整理信息的方法,渗透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教育。

6、讲一讲:从你整理的统计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平时有没有读课外书的好习惯?读课外书有什么好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读课外书的情况。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收获?

2、“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用到,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提出好的解决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有可以进行统计的内容吗?找出来,做个“小统计员”,写在数学日记中。

板书设计:

 统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单元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统计表、统计图、水彩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户外活动吗?生答。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操场去看看(课件演示课间活动的场面)。户外活动对我们身体的成长,有很大益处,那想一想你们每天活动多长时间呀?今天我们就利用学过的统计表、统计图调查,同学户外活动的情况。

二、探究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1、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启发学生:你准备怎样调查?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2、收集数据的过程。

评价,鼓励学生想出了的办法。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我班同学“户外活动时间调查表”,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而且又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记录同学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学生先小组内调查,然后各小组交换获得信息。

活动时间 半小时以下 半小时~1小时 1小时以上

人数

3、整理数据的过程

(1)同学们收集得到的是我班同学户外活动时间的原始数据,从这些数据能看出我班同学

活动时间整体情况吗?(不能)

那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出我班同学户外活动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刚才调查的数据,可以把同学户外活动时间分为几类?(学生分析交流)

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我们可以把统计的结果填在这样的表格里,这张表格叫什么?(统计表)

观察统计表,分几栏?把同学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分为几组?(分两栏,分成了三组:半小时、半小时-一小时、1小时以上)。怎样把我们搜集的数据,整理填写到统计表中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完成统计表。

(2)如果要表示出户外活动时间的人数,我们还过用什么方法呢?(用颜色图格子)。

出示统计图。

半小时以下人数 半小时~1小时人数 1小时以上人数

现在图上一个格子表示什么呢?(人数) , 一个格表示多少人?(1人)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描述、分析的过程。

分析讨论: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这样制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4、小结

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统计知识,那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统计知识呢?

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一个学习小组的数学成绩最好?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早餐是那些?……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小朋友最喜欢哪动物是什么?

谈话:这是有一个班的同学统计的他们最喜欢的动物,咱们来看一看喜欢小猫的有几人(8人)……下面我们把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制成统计图。同学们看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行不行啊?(不行)为什么?

那用一个格子表示几个人合适呢?(2个)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题卡,完成你手上的统计图。

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看出什么呢?

2.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

谈话: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想到的方法:喜欢哪类菜的小朋友就举手,下面的同学就数……。

教师提示:我们也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完成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讨论: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看出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你还想对老师或者同学说些什么吗?

板书设计:

户外活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