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懂得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揠苗助长》。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其中一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全文,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知道课文中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师解释寓言:寓言是用虚构、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引导: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板书:揠苗助长)

二、探索新知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完成填空题。

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 ,就把禾苗 ,结果禾苗 。(学生完成填空)

同学们,你能根据上面的一段话,说说《揠苗助长》中“揠”是什么意思吗?那么《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

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这个种田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

(这个人使用的办法不好。他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最终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则不达”。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

(禾苗只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生长。如果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就离开了哺育它的土壤,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就如同婴儿离开了母乳一样无法生存下去。)

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要把禾苗拔高,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源,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