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时常常没话可说,觉得写作文很头疼。其实写作文没话可说的原因应当是复杂的,平常不注意观察生活、语言积累的贫乏、生活感受的肤浅等都是原因。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每周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并亲自批阅,有好的日记一定读给其他学生听。这样时间长了,学生指导日记改写什么了,也知道该怎么写。其次,应当让学生进行积累训练,平常多指导阅读课外读物,有好的作品或片段也念给学生听,并指出好在哪里,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天还要求学生读课外读物一篇,做好摘录笔记,定期检查。最后才是仿写训练。看看那些好的文章记事写作思路、方法,进行借鉴仿写,这样才能达到基本要求。关于立意、创新那是高要求,就一般来讲解决学生无话可说应当从上面所说做起。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活动,拓展学生生活的空间,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累写作素材。如故事演讲会、小制作、放风筝、跳绳、拔河…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多观察,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形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课堂上多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

当然学生习作时,除了思维、观察、语言想象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外,不容忽视的还有学生生活空间对他们作文能力的影响,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常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而目前作文教学常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两个主要问题:1.作文选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2.不注重帮助学生建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针对第一种情况,我想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写他们熟悉的人物、事物,鼓励学生课堂下用日记形式练笔。

对于第二种情况,是一个普遍有待于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解决的问题,因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功课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和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样的生活怎能让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均应尽力帮助学生摆脱这种单调的生活,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使他们可以在愉快的心境下去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减轻作文的压力,丢掉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包袱,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那么我认为:写作文的最好刺激也就是对写作材料的感兴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