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左脑?偏右脑?用心让自己与环境互动,主题与背景交融着,才是全脑思考的最佳写照!

目前访问有关思考教学的书很多,学者各有各的理论、见解,有些也提出实物教学指引。不过,重点都是在个别训练不同的思考技巧,如何面对不同情境下,选用其一或整合运用两项以上的技巧。

其实,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比思考本身来得重要。当学者为思考教学理论争议不下时,现代青少年、小学生或更小的小孩,已经在偶像崇拜、冒着生命危险飙车、喜欢在电脑模拟游戏机上追求成就感,但面对困境,欲只会躲开或裹足不前,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

孩子标榜“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特立独行,打扮不吓死人不罢休;而养育他们的成人们,也喜欢自创真理,还以民主风度自居,主张自己的发言权,要求孩子不听不可。成人言教与身教的不一致,将自己的情绪加诸在各种事情的判断上,让孩子的价值观混淆不清。于是,孩子学会只要讨好大人,让大人高兴,就比较不会被管束,零用金也给得多。这般事情更是发生在掷千金而不皱眉的八大行业,与新兴宗教的盲从上。成人越来越怕孤独、没有安全感,欲只知道用“赚更多钱、交更多朋友、参加更多团体”来寻求归属感与保障。

不论小孩或大人,发生这些“偏”态,难不成是偏“右脑”或偏“左脑”的问题吗?

(一) 让“全脑”随“心”所欲

很显然的,问题不是左、右脑的偏重,而是如何让“全脑”随“心”所欲地自然运作,不但“会”思考,还“喜欢”思考,甚至拥有思考所需的知识与经验素材,最重要的是——有一个鼓励且帮助思考的环境与“导师”。

就像蒙特梭利女士说的,蒙特梭利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她们“预备”良好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再依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如此才能够培养出“人”的思考“态度”与思考“技巧”。

所谓“全脑思考”不是技巧,而是训练“人”养成“喜欢”思考的态度,与喜欢从“多元性”的角度思考,而不坚持己见的包容性。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