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澳门》是第八板块3篇课文中的第二篇,与第一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和第三篇《日月潭》文体不同,表达的情感更为浓烈,诗歌内容较为悲壮,能够激发学生心底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七子之歌》作者闻一多先生在20年代上半叶清华大学毕业后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澳门回归之前曲作家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曲子。人们评价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灵魂的共鸣,时代的共鸣。

这首诗歌的创作来源于作者闻一多浓烈的爱国情感,教学前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走进作者的文字,走进作者的心灵,感受同样的爱国情怀,通过朗读表达爱国情感”。针对这一教学目标,课堂上设计不同层次的读,通过“读”让学生亲近文本,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紧紧抓住关键词“太久了”“三百年”等体会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与眷恋。

课堂场景再现一

师:“三百年啊,同学们,你能想象吗?109500天,澳门同胞没有一天不想着自己的祖国——亲爱的妈妈,没有一天不想回家啊!你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三百年?”

学生们因为已经有了课前资料的搜集和对课文的了解,他们的心正慢慢贴近闻一多先生的心。

生1:“这是痛苦的三百年。”

生2:“这是饱受折磨的三百年。”

生3:“这是生不如死的三百年。”

生4:“这是饥寒交迫的三百年。”

……

师引读:是啊!所以澳门人民天天盼着回家来,日日思念自己的母亲。

那三百年来,

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师:“三百年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你是否有过离开妈妈的经历?”

学生点点头。

师:“最长的一次是多久?你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纷纷回答,谈了自己的心情。

师引读:就是这样的情绪,就是这样的感受,可是时间却远远比你离开妈妈的时间更久更久,那一别就是三百年。每个清晨,每个黄昏,每个夜晚,每个佳节亲人团聚的时刻。澳门人民更加想家,更想回家。

那三百年来,

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师:同学们,孩子想念妈妈的心情你们读出来了,你们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但妈妈思念孩子的心又何尝不是撕心裂肺呢?现在请你们试着用母亲的心情读一读这3句话——

那三百年来,

梦寐不忘的孩子啊!

让我叫你的乳名,

叫你一声澳门!

孩子啊孩子,

你快回来,回来!

师:声声呼唤,字字血泪。整整三百年,澳门同胞回家的心愿从未改变。读——

那三百年来,

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师:老师曾经见证澳门回归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个夜晚不知道有多少个中国人守在电视机前。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回到1999年12月20日。(播放澳门回归盛况视频,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