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环境(Learning environments)

课堂沟通首先取决于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物化环境

学校地理和人文条件、教室的布局和位置、周围的设施等都是所谓“物化环境”。物化环境对人的沟通是人们进行沟通的背景。

2. 人际环境

从校长到教师再到学生,学校中所有的人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人际氛围。人际环境对沟通的影响非常大。比方说,一个校长是统领型的领导,这种领导风格长期地影响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以校长为领导的权威型人际环境。如果一个学生突然被叫到校长室,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表现,他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这样,二人之间的沟通就很难顺畅。可见,人际关系的定位决定着课堂沟通的整体环境。

3. 信息环境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信息在四处传播。信息传播得好,沟通就有效,信息传播不到位,沟通效果就差。例如,一个学校上上下下都认为中考或高考是学生学习的头等大事,认为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和行为都要为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而服务。这样教师、学生、家长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而没有其它的话题可供交流,久而久之,教师、家长和学生情感的共鸣越来越少,隔膜也越来越大。

课堂沟通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环境的状况。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就会出现什么类型的沟通,不同的学习环境存在着不同的沟通问题。课堂沟通要注重对环境的调整。评价者在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时,要放开眼光,多看看整体的课堂气氛、整体的学校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判定课堂沟通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二、课堂惯例(Classroom routing)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会有各种惯例。例如,学校的作息制度是一种惯例,而教师在上课时,如何跟学生打招呼、如何开始上课、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如何进行课堂提问等,如果经常以一种固定的方式出现,也会形成一种惯例。课堂惯例的存在使学生对即将出现的行为或事件形成一种期待。每当学生判断将要发生什么时,他会产生一种想法,如果这种想法与即将出现的行为一致,则有利于沟通。例如,上课铃响了,教师走向讲台,这时学生会立刻起立向教师问好,并知道接下来老师会让拿出书或要检查作业,这就是惯例。这种惯例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突然改变主意,做一些与原来惯例不同的事情,那么学生的期待则会影响接下来的沟通。可以这样说,符合课堂惯例的行为有利于沟通,而不符合课堂惯例的行为则阻碍沟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