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的游戏开始时,我们老师,正在想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也许,我们会迫不及待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也许,我们会一味地鼓励他们坚持探索;又也许,我们会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困难并急于给予帮助……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真的支持了幼儿的游戏吗?幼儿真的用自己的方式在学习吗?游戏真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功效吗?

一、有需要的时候,支持孩子一把

老师在游戏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就如《纲要》中所说:“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正如文中的老师观察到幼儿的兴趣从 “卖菜”转到“照顾蔬菜”上后,是这样支持的:老师组织孩子们讨论:“想怎样照顾蔬菜?要用到哪些工具?”并把孩子们领到材料架前让其选择;当孩子们想要做鱼池而犯难时,老师给他们找来一些插塑积木,让他们尝试着围拢做鱼池的栅栏……这种“支持”从始至终,都可以读得到。

班里的美食街备受孩子们青睐,买卖游戏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扮演顾客的丁丁跟我说:“老师,10元钱太少不够用,能不能用大钱?”我笑着说:“行呀,那用几元的钱合适呢?”他说:“再投放一些2元、5元的钱币。”我为他准备了纸和笔,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一起制作钱币。因为有了做1元钱币的经验,所以大家的意见一致:纸要比1元的大,因为它们的面值大;2元画两个笑脸,5元画五个笑脸,就能表示币值。在使用之前,我提出问题:“如果增加了2元、5元的钱,咱们再去美食街的时候,取多少钱合适?”丁丁说:“取20元吧。”“20元钱怎么取?”我问到,有的说:“取4张5元。”有的说:“取2张5元,5张2元,加起来也是20元。”……我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幼儿对材料的新想法,并通过讨论分享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使用新材料的经验,引发幼儿再次游戏。

二、有困惑的时候,助推孩子一下

由于幼儿缺乏游戏经验,游戏会卡壳,这时文中的老师这样引导: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游戏,和娃娃家的“妈妈”结伴,抱着娃娃来到小菜园采摘蔬果、吃烧烤,以暗示幼儿游戏可以怎么玩。有的幼儿模仿自助烧烤,有的幼儿想出了在烧烤区拍照、过生日的有趣情节,而原先一旁清静的“小舞台”也热闹了起来,多个游戏主题之间有了联系。老师的暗示启发幼儿游戏思维,助推着游戏深入开展。

厨师用心烹饪食物,服务员礼貌接待,顾客文明用餐,美食店里的气氛既热闹又和谐。但突然爆发的争吵引发了全班幼儿的关注:服务员指责顾客喝了奶茶不付钱,顾客辩解还要点餐,吃完了一起付,服务员抗议以前都是这么付的,俩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厨师赶忙向我求助。我走近孩子们轻声问:“你们平时跟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时,一般是什么时候付钱?”有的说:“吃完了付钱,我看到服务员会拿个本子和笔记账的。”有的说:“对,顾客先点餐,服务员上菜,顾客吃完了,服务员根据点餐单计算总的价格。”还有的说:“付钱要到收银员那里去付,我们需要制作菜单,画上食物和标出价格,还要准备纸和笔,服务员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看来幼儿间发生争执并不可怕,其实只要我们“轻轻一推”,就能发动幼儿智慧,他们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教”孩子游戏转变到“看”孩子游戏,就是我们要充分重视游戏的价值和意义,把角色归位,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在地想象、创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