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当今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的存在及其严重性,不仅是困扰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从而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某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信心不强,从而造成了学业上的困难,故又称为“学困生”。这样的失败,在学习时间作为可变因素的教学体制中,它仅意味着暂时的“后进”,只要继续学习就可能“转败为胜”,因此可称为“正常的失败”。根据“木桶原理”,让学困生有了闪光点,才能真正地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一)研究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环境的变迁,对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换合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们普遍感到“活的真累”的同时,我们的下一代,现在的小学生中,肩上所承受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负荷也越来越重。在小学里,由于自身或外界的原因所引起的学习困难学生,已引起教育界和社会高度重视,研究解决这部分学生,无论对学生自身的成长,还是对家庭的幸福,甚至对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任务

1.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业失败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探索有利于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通过典型个案研究,形成学困生归因分析。

2.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帮扶”教育,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入手,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对学困生进行跟踪辅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研究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要树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观念。 教师要以平等、亲切、宽容、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学困生”,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使其拥有 “温暖感”。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对其现状做周密的了解,摸清问题存在的原因,因人而异,采取相应的策略。

3.因材施教原则。对学困生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使他们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4.激励引导原则。对学困生要树立“你能成功”的信念,激发、勉励学生去努力,促使学生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发现进步的一面,相信自己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5. 保密性原则。为了维护学业失败学生的自尊心,所有的转化资料及成绩跟踪表实行保密原则。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修正、完善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的调查与分析。影响学生学业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有环境(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研究的着眼点是如何在众多的因素中,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在理论层面上找到影响学生学业的主客观因素,作为转化学业失败学生的依据。

2.针对学生学业失败原因所采取的教育教学应对策略的研究。在研究学生学业失败原因的基础上,确定转化对象,有计划地对学困生进行“帮扶”教育,同时对他们的成绩进行量化跟踪,做好转化记录,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论文、案例的撰写。适时总结,推广成功的教学应对策略。

六、研究的措施

1.调查分析,确定研究方案,研讨实施过程和方法,落实组织管理及主研人员分工。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3. 注重总结,对阶段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课题组进行经验交流,研讨存在的问题,修改完善方案,进行阶段汇总。

七、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具体实施过程和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10年11月—2010年12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分析研究学生学业失败的原因。

研究有关学生学业失败的教育教学应对策略。

第三阶段:自我评估阶段(2011年10月至2011年11月)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自我总结与评估,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1月—12月)

认真回顾课题过程,总结经验,撰写研究实验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