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

——

由于长期的升学考试制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题海战,在教学时产生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其表现为:许多教师喜欢在学生面前侃侃而谈,把他们认为重要的知识填鸭式地教给学生。这时,教师、教材、学生的关系就如同演员、剧本、观众。学生的思维被教师所牵制,大大压制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江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又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信息,高科技时代,培养创新型栋梁之才已迫在眉睫。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开拓、创造、发展个性的时空,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去探究未知的世界。

我在教授S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的21《白天看月亮》一课时,问学生:月亮我们一般晚上才能见着,那么白天怎么看月亮呢?由此,引发了学生要读文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其含义,原来白天的月亮是阳光透过井盖的圆口,照在水里的影子。

二、创新的命脉——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用新方式从新角度思考事物的思维方式。一般有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等。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语文教学中,不直接给出现成的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的环境,给出一定的材料和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发现知识、得到结果。

三、创新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一切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比知识有更广阔的空间。”想象可以冲破时空界限,任意驰骋,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有了瑰丽灿烂的想象力,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聪慧的头脑。

课文中有许多艺术空白,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契机。如学完《狐狸和乌鸦》课文后,我启发学生想象,狐狸第二次又遇到乌鸦叼着肉是怎么行骗的呢?结果如何?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都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肉又被狡猾的狐狸骗走了。可乌鸦的孩子却很机智,他说:‘这肉是给老虎大王准备的,上次,你狐假虎威愚弄大王,大王正准备找你算帐呢。这回你又想抢大王的肉,我告诉大王去。’狐狸听了,很害怕,就乖乖地把肉送回来了。”总之,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能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