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其自我行为表现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从原有的思想行为中找出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以求在日后加以避免和改善。

一、对活动组织的反思

教育活动的组织包括对活动目标、内容和经验的选择、编排以及具体实施。由于探索性学习活动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索过程,因此教师通过对活动组织的反思可以了解活动是否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是否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是否积极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由此生成新的探究活动。

在“我们在春天里”的主题探索过程中,为了感受春天,我带着小朋友们来到幼儿园东边的广场,孩子们东摸摸西看看,你一言我一语,发现许多平时没有发现的东西。离开时有的小朋友还拣了几块鹅卵石,回到教室我告诉他们那是鹅卵石,并把几块石头放在了自然角里。随后的几天我常看到孩子们围在自然角架子的边上,嘴里还说着什么。看到这些现象我开始反思:孩子们对这种外表光滑、椭圆的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于是我顺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又收集了一些不同品质的石头,开展了“有趣的石头”的探索活动。

二、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师通过反思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例如,在一次“美丽的背心”美术活动中,我准备让幼儿通过想象、操作,把塑料袋设计成背心,并进行装饰。设想中本应是一节生动有趣的活动,真正实施时却发现幼儿的反应平平,创作积极性不高,整个活动没有**。通过反思,我发现问题的根源:这样一节单纯设计背心的活动对于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说缺少难度、缺乏挑战性,幼儿很容易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积极性不高,而且成就感也不强。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对活动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由原来单纯设计背心调整为用废旧塑料袋设计各式各样的服饰并现场装扮自己。活动调整后,只见孩子们兴致高涨,想象也很丰富,出现了许多老师眼中的意外惊喜。

三、对材料投放的反思

材料是幼儿探索活动的载体,其投放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影响幼儿探索的成效。

记得曾经组织过两个班关于“物体的沉浮”的活动,两次活动在活动程序、材料准备上都是差不多的,但活动结果却相差很大,第一次活动的孩子们热情很高,而且探索出了很多办法。第二次活动的孩子们的兴致也挺高,也想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总体来说不如第一次的那么丰富,方法也比较简单。我反复思考:这是为什么?两次活动的程序、材料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仔细检查了所投放的材料,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两次投放的材料中有一种材料大小有些差异,第一次投放的小一些,客观上起到迫使幼儿想出更多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的作用,而第二次投放的大一些,幼儿基本上不用多动脑就完成任务了。同时为了更方便幼儿操作,第二次我把所有的材料都分类放,让幼儿自由选择,但有些小组急于动手实验,没有拿齐材料就开始操作了,没想到老师眼里的方便反而成为幼儿的不方便,并且给幼儿的探索带来了障碍。

四、对教育资源利用的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幼儿探索性学习活动中,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是教师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探索性主题活动要求幼儿在活动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以前的主题活动中,老师们常常感到幼儿知识经验的储备不够,使探索活动的深度不够。然而我班“拾稻穗”的主题活动开展的就比较成功,主题结束后,我们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反思:幼儿主题开展前教师积极引导幼儿询问家长、自己查找资料、收集图片等,因此开展活动时幼儿就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丰富的资料对水稻进行探索。同时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幼儿也自觉的学会了如何查找、记录资料,并能带着问题去观察、发现,寻找答案,使得这次的主题活动开展比较深入,幼儿的收获颇多。

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瑞吉欧的理论认为:反思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在幼儿探索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反思不仅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提高探索质量,而且通过反思,可以增强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学习、实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成长状态,以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